宋鐃歌鼓吹曲 其六
鄰之震,震于戶。戒登陴,徹守御。
神威掩至,不及拒。
沿楚以南,菁茅宿莽。獻于王吏,奉厥土。
天子有詔,侯西楚。自南北東,皆我疆。
龍旗虎節,拜降王。秦戈鞏甲,期韜藏。
冕旒當中,垂衣裳。
鄰之震,震于戶。戒登陴,徹守御。
神威掩至,不及拒。
沿楚以南,菁茅宿莽。獻于王吏,奉厥土。
天子有詔,侯西楚。自南北東,皆我疆。
龍旗虎節,拜降王。秦戈鞏甲,期韜藏。
冕旒當中,垂衣裳。
鄰國的震動,震動到了家門口。告誡人們登上城墻防御,撤去防守的設施。神威之師突然到來,來不及抵抗。沿著楚地往南,那些菁茅和宿莽等特產。都獻給朝廷的官吏,敬奉那片土地。天子下達詔書,封王于西楚。從南到北再到東,都是我的疆土。龍旗飄揚、虎符在握,接受降王的拜謁。秦地的戈、鞏地的甲,都將收藏起來。天子端坐在當中,垂衣而治天下。
鄰之震:鄰國發生震動。
登陴:登上城墻。陴,城墻上的矮墻。
徹:撤去。
菁茅:一種香草,古代祭祀時用以濾酒。
宿莽:經冬不死的草。
侯西楚:封王于西楚。
龍旗虎節:龍旗是天子儀仗,虎節是古代使者所持的兵符。
秦戈鞏甲:秦地的戈,鞏地的甲,泛指精良武器。
韜藏:收藏。
冕旒:古代帝王的禮帽和垂珠。
垂衣裳:原指無為而治,這里指天子端坐統治天下。
《宋鐃歌鼓吹曲》是為歌頌宋朝的功績而作。此詩創作應是在宋朝取得一定軍事勝利、疆域有所拓展、國家統治得到鞏固之時,詩人通過詩歌來宣揚天子的權威和國家的強盛。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天子權威和國家統一。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氣勢宏大,通過鋪陳展現勝利場景。在文學史上,這類鐃歌鼓吹曲具有記錄歷史、宣揚功績的作用,是研究當時政治、軍事情況的重要資料。
杪秋涼雨濕行韉,山路泥深費折旋。多病不堪來往數,可能頑石補青天。
出郭門東宿靄披,仙公靈跡尚堪追。空林日日傳清響,敝帚年年付與誰。
見說前茅向海濆,真人紫氣已氤氳。千崖欲鼓風云色,百草希垂雨露文。總為虞人難卻負,那能內史不相聞。竹林名士元成七,莫遣延之詠五君。
陰陰萬戶春寒重,小立還如夢。粘天草色又深青,惆悵凝眸總覺不分明。梨花一樹飄香雪,到晚迎新月。柳絲無計只長垂,識得人間難展是愁眉。
歸客翩翩玉劍裝,河橋斗酒對飛揚。帆前雨色來吳會,馬上秋聲渡汶陽。萬里攀留徐孺榻,百年寥落陸公莊。從今夢入三山月,夜夜驪珠采海旁。
高枝拂翠幰,低枝垂綺筵。春風千萬樹,此樹妾門前。
晚過鴛鴦浦,無心唱《采蓮》。莫嗔蘭槳急,為要趁前船。
高臺添燭漏初長,一握歡聲哄夜堂。入座明河斜轉影,隔云殘月淡容光。如詩不就君當罰,愿酒無多我恐狂。非但同年更同道,白頭生長尚同鄉。
白云鄉里魏公祠,翼翼烝嘗薦奠時。功蓋百年書史載,道求千古圣賢知。山侵虎穴盤風磴,石拔鯨牙插羽旗。更上高亭望城邑,義田秋實正離離。
百粵多精舍,南華是祖山。人知尊象教,俗已變髦蠻。明月青溪上,清風翠竹間。時時一談詠,杖屨自忘還。
草閣開清夜,垂垂星斗零。水蒲藏白小,露草宿蜻蜓。文梓裁憑幾,生綃畫臥屏。此時涼似水,看子拾流螢。
清輝映水泛游光,蟲曲蛙聲滿夏塘。翠扇綠裳邀月舞,雪腮玉頰逐風香。合堪題詠入詩卷,豈不描摩向畫廊。一自濂溪推獎后,聲名未應遜蘭芳。
薰風撫群物,籬國寄微身。雨師一稅駕,戢戢簇萬民。豆角遙相望,紫莧作比鄰。溪煙籠翠鬢,玉質絕緇磷。用舍本無心,采擷當夏晨。筥中何楚楚,泫然妝淚新。冉冉云生釜,登盤供老親。憶昔五口家,惠然報苦辛。填我蟄雷腹,慰我藜藿貧。只今思至味,足可婢山珍。
野菊多幽姿,含香待誰發。落英我欲餐,芳心無遽歇。
薝卜花開玉朵攢,清香滿室似旃檀。五千馀卷都披卻,四十二章寧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