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公略示高郎中吳山觀月圖
憑高宜晚更宜秋,下馬歸來即倚樓。
納納乾坤雙老眼,滔滔江漢一扁舟。
滿城明月空吳苑,隔岸青山認越州。
李白酒豪高適筆,當時人物總風流。
憑高宜晚更宜秋,下馬歸來即倚樓。
納納乾坤雙老眼,滔滔江漢一扁舟。
滿城明月空吳苑,隔岸青山認越州。
李白酒豪高適筆,當時人物總風流。
登高觀景適合傍晚時分,更適合在秋天,下馬歸來后就倚靠在樓上。用我這雙老眼觀盡天地乾坤,看著那滔滔江漢上的一葉扁舟。滿城的明月徒然灑落在吳地的園林,隔著江岸能辨認出對岸青山所在的越州。李白有豪飲的酒興,高適有絕妙的文筆,當時的人物都盡顯風流。
憑高:登高。
納納:廣大包容的樣子。
吳苑:指吳地的園林。
越州:古地名,在今浙江紹興一帶。
李白酒豪:李白以豪飲著稱。
高適筆:高適以詩歌創作聞名,文筆出眾。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對歷史人物的提及和感慨來看,可能是詩人在欣賞畫作時,聯想到古代文人的風采,結合自身的人生感悟而創作。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或文化氛圍濃厚的時期,詩人在藝術創作上有一定的靈感和表達欲望。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景抒情和懷古。其特點是意境開闊,情感深沉,將自然景觀與歷史人文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較高的文學素養和藝術表現力。
風吹鳥跡落巖間,付與區中萬古傳。故遣詩人收拾得,要知身不是頑仙。
雙髻真風在及門,十年鈴鐸報師恩。名山我遂失良友,先席誰堪托后昆。林白鳥哀深院寂,香殘云暗幾僧存。洪波自古撼冥壑,入水長人豈易論。
桃源縣前雷雨急,洪河拍天黃霧深。淮南古意正愁目,更著悲歌亂客心。
元日攜筇獨自行,橫街窄巷舊曾經。眼前一片承平象,處處傳來爆竹聲。
天人蛻跡便天飛,混跡塵凡世得知。歲歷七朝踰六百,朝朝冷眼閱行尸。
境與人俱勝,心無水共流。奇奇仍怪怪,莫莫更休休。
天生靈慧揚清光,奎垣有星寒吐芒。紛紛馀子安足數,振發河岳為文章。蘇家父子亦云盛,敬恭桑梓隆祠堂。遠接眉山一痕綠,千秋俎豆猶留香。當年骨肉傷別離,雪泥鴻爪隨所之。惠州風雨黃州雪,扁舟小笠留清姿。火鼠冰蠶任遭際,養生妙論清于詩。謫貶猶然西戀闕,此心惟有江湖知。老泉垂老猶著書,堯圖禹菉探元初。子由雋才能競美,新詩遙和興不孤。自古多才天所忌,風波險阻無時無。錯節盤根名愈著,醉生夢死非吾徒。天風萬里挾飛仙,放懷何處無良緣。人生得失泡影耳,名高身后惟其賢。我來拜謁叢祠下,一門遺像分后先。靈風飄飄動群木,曙分林影初日圓。竹根稚筍露深淺,容我來參玉版禪。前哲有靈應笑我,營營俗慮徒拘牽。吟輕小詩意自適,假山對坐空悠然。
世間何處可娛眸?萬里尋朋作壯游。老尚心雄興卻幽。醉高秋。聯袂遙登百丈樓。
千點萬點野花落,一聲兩聲山鳥啼。記得舊游芳草路,石橋流水竹門西。
靈山存舊讖,五百是興辰。今日遭殊劫,方思選勝人。
為念仙姿獨,頻移野伴來。低昴各有態,蕭散不堪裁。狂對東風舞,秾邀暖日開。下方殊未厭,何處憶蓬萊。
滄浪一曲繞茅堂,投老歸來賀監狂。鸞鳳豈因梧竹止,雁鴻亦為稻粱忙。榮名身后嗟何用,濁酒生前醉不妨。雪里梅花迥高潔,結交歲暮莫相忘。
璧月舒金波,流光入窗蓬。江水碧杳杳,淮山直叢叢。牢落亦清甘,繁華兒輩事。一褐擁春寒,倦撥青編睡。絳紗眩紈綺,簫鼓沸隔船。龕燈獨耿耿,靜對花雙懸。更深共語笑,為客何時了。紛兮總濁惡,文字有潛照。通宵風撼天,清曉雪壓蓬。蒼茫煙海涯,寂寞葭葦叢。龍驤水犀手,有亦安所事。洪波絳鼉翻,陰穴翠螭睡。孰能乘此險,惟應漢戈船。烱烱眸電閃,搖搖心旆懸。排煙把盞笑,鐵甕高了了。陰云欣解剝,麗日廓清照。
滁陽省視又遼陽,明日都門促去裝。龍馭九重瞻日月,馬蹄萬里踏冰霜。來時朔雪山陰白,歸路東風柳色黃。謠俗已知君采納,回朝敷奏達明光。
藁砧何在復凋年,興在孤鴻落照邊。遮莫春光無處著,只蔣修竹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