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大兒不學小兒癡,四十頭顱已可知。
道勝自然貧亦樂,氣充不與貌俱衰。
三杯徐邈圣賢酒,一卷淵明甲子詩。
滿眼世情從厚薄,此心當與古人期。
大兒不學小兒癡,四十頭顱已可知。
道勝自然貧亦樂,氣充不與貌俱衰。
三杯徐邈圣賢酒,一卷淵明甲子詩。
滿眼世情從厚薄,此心當與古人期。
大兒子不勤學習,小兒子又癡傻不懂事,四十歲的年紀,人生境況已大致可預見。堅守道義之人,即便貧窮也能自得其樂;精神充實飽滿,不會隨容顏衰老而萎靡。淺酌幾杯如徐邈所說的圣賢之酒,展卷閱讀陶淵明那不計年號的甲子詩。看盡世間人情冷暖、厚薄變化,我的心只愿與古代賢哲相期許。
徐邈圣賢酒:徐邈為三國魏人,曾因私飲醉酒,稱酒為'中圣人',后以'圣賢酒'代指酒,此處指有節制的飲酒。
淵明甲子詩:陶淵明作詩不記當時年號,僅標甲子(干支紀年),以示淡泊世事、超然物外的態度。
期:期許、向往。
此詩當為詩人四十歲前后所作。此時或已歷經世事,看透世態炎涼,轉而堅守內心道義,以古賢(如陶淵明)為精神榜樣,通過自述表達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
全詩圍繞'自述'主題,從家庭現狀、人生感悟寫到精神追求,以質樸語言傳遞安貧樂道的人生哲學。善用典故增強文化底蘊,對比世情厚薄與古賢期許,凸顯高潔品格,是一首兼具生活實感與精神高度的自況之作。
布谷催春種,南村又北村。可憐逃竄盡,能得幾家存。
人言秋日短,儂愛秋月光。邀郎解衣坐,肌膚如雪霜。
婕妤生長帝王家,常近龍顏逐翠華。楊柳岸長春日暮,傍池行困倚桃花。
君父有危急,臣子當自效。事成福宗社,不成死忠孝。玄宗不先請,此語實知要。奈何裴冕等,首務上尊號。名利驅天下,豈免害名教。肅宗繼玄宗,慚德在稍躁。史臣論黃巢,用意頗深妙。涪翁譏太子,大義堪止暴。乙盦賦此圖,尊主警群盜。丁年卜中興,吉語解眾懊。所執吾雖殊,相視真同調。
玄晏先生一草廬,萬竿脩竹五事書。日高無客來驚夢,自謂公侯總不如。
體若虛空凈,心如泰華安。萬緣妄想不相干。正住無思,觸處得安閑。覺海神珠瑩,禪天性月寒。圓明不昧顯□□。放去收來,一點地天寬。
風肓木蠹墮瑤林,狼籍千竿翠碧陰。憑仗鄰翁好收拾,盡教裁作鳳皇吟。
積玉豈無圃,干將亦有村。青山貯文賦,秋水懸劍痕。中有獨往者,卜此畸人園。高情狹五岳,所適聊川樊。一丘美吾土,群峰走其門。虛欞見霞起,卷幔知云屯。高樓巢燕子,筼谷長龍孫。每當秋葉彫,郁郁清陰繁。緬懷柴桑翁,多愛田水喧。況乃梧竹聲,長與風雨吞。主人桂林枝,雅尚蓬蒿敦。疏渠引泉脈,驅石劖云根。濠梁期質友,池塘思哲昆。刈韭秋畦薄,釣魚潭水渾。著論準樂志,賦騷稱滌煩。名僧時駐錫,長者多停軒。與君雖接鄰,室邇猶隔垣。未若此園居,曠然無籬藩。一從鴻避弋,笑彼虱處裈。因之奏山水,便欲忘朝昏。高枕乃吾廬,誠如杜陵言。嘗聞達人軌,寄通隨化元。我如還山云,君若扶桑暾。卷舒各有宜,何必鶴與猿。惟容肥遁者,終老桃花源。
奕世旂常記姓名,屏山道學藹馀馨。流風與世為標的,好義于君見典型。琴韻祗求追古意,吟懷偏喜旁林扃。相逢恨晚情猶厚,悵望音容隔杳冥。
自分皋林飲啄宜,猶憐錦綬錦毛衣。文華恐被虞羅妒,莫向山前照水飛。
山雨晴時已是秋,苑中行殿日華浮。長楊十里旌旗宿,不使飛霜入畫樓。
奇峰回合映林光,霜氣殷殷滿竹房。知有高人山外住,故攜綠綺入崇岡。
布谷催春種,千聲復萬聲。一身無托處,安敢話歸耕。
圍爐然獸炭,為郎理瑤瑟。不知重檐外,雪花厚三尺。
月頭支給買花錢,滿殿宮人近數千。遇著唱名多不語,含羞走過御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