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興 其四
鷹犬飽粱肉,饑人厭粥糜。
墻屋被文繡,民有號寒兒。
禽獸食人食,土木衣人衣。
俗偷或過侈,民窮易為非。
君子固有守,豈若世所為。
富貴茍可得,貧賤終莫移。
鷹犬飽粱肉,饑人厭粥糜。
墻屋被文繡,民有號寒兒。
禽獸食人食,土木衣人衣。
俗偷或過侈,民窮易為非。
君子固有守,豈若世所為。
富貴茍可得,貧賤終莫移。
鷹犬吃夠了精美的食物,饑餓的人卻連粥都喝不上。達官貴人的房屋裝飾華麗,而百姓家卻有因寒冷而號哭的孩子。禽獸吃掉了本該人吃的糧食,泥像木偶穿上了本該人穿的衣服。社會風氣淺薄且奢侈過度,百姓窮困就容易為非作歹。君子堅守自己的操守,怎能像世人那樣行事。如果富貴可以不正當獲取,我也始終不會改變安于貧賤的本心。
粱肉:精美的食物。
厭:飽食,這里指喝不上。粥糜:粥。
被:覆蓋,這里指裝飾。文繡:華麗的刺繡品,代指華麗的裝飾。
俗偷:社會風氣淺薄。侈:奢侈。
為非:做壞事。
固有守:堅守自己的操守。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社會貧富差距極大,上層社會生活奢靡,而底層百姓生活困苦,社會風氣不良。詩人看到這種現象,內心憤慨,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操守。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社會的貧富不均和不良風氣,突出特點是對比鮮明、語言質樸。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體現了詩人的社會責任感和高尚品格,在文學史上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賓佐兼歸覲,此行江漢心。
別離從闕下,道路向山陰。
孤嶼消寒沫,空城滴夜霖。
若邪溪畔寺,秋色共誰尋。
杜陵千里外,期在末秋歸。
既見林花落,須防木葉飛。
楚從何地盡,淮隔數峰微。
回首余霞失,斜陽照客衣。
元日更新夜,齋身稱凈衣。
數星連斗出,萬里斷云飛。
霜下磬聲在,月高壇影微。
立聽師語了,左肘系符歸。
一枝青竹榜,泛泛綠萍里。
不見釣魚人,漸入秋塘水。
眾岫聳寒色,精廬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聞。
終過盟津書,分明夢不虛。
人從清渭別,地隔太行余。
賓幕誰嫌靜,公門但晏如。
櫑鞞干霹靂,斜漢濕蟾蜍。
追琢垂今后,敦龐得古初。
井臺憐操筑,漳岸想丕疏。
亦翼鏗瑉佩,終當直石渠。
此身多抱疾,幽里近營居。
憶漱蘇門澗,經浮楚澤潴。
松栽侵古影,葷斷尚芹菹。
語嘿曾延接,心源離滓淤。
誰言姓琴氏,獨跨角生魚。
游魂自相叫,寧復記前身。
飛過鄰家月,聲連野路春。
夢邊催曉急,愁處送風頻。
自有沾花血,相和雨滴新。
昔屬時霖滯,今逢臘雪多。
南猜飄桂渚,北訝雨交河。
盡滅平蕪色,彌重古木柯。
空中離白氣,島外下滄波。
隱者迷樵道,朝人冷玉珂。
夕繁仍晝密,漏間復鐘和。
想積高嵩頂,新秋皎月過。
遙知白石室,松柏隱朦朧。
月落看心次,云生閉目中。
五更鐘隔岳,萬尺水懸空。
苔蘚嵌巖所,依稀有徑通。
晴峰三十六,侍立上春臺。
同宿別離恨,共看星月回。
野鶯臨苑語,河棹歷江來。
便寄相思劄,緘封花下開。
玉壘山中寺,幽深勝概多。
藥成彭祖搗,頂受七輪摩。
去臘催今夏,流光等逝波。
會當依糞掃,五岳遍頭陀。
來從城上峰,京寺暮相逢。
往往語復默,微微雨灑松。
家貧初罷吏,年長畏聞蛩。
前日猶拘束,披衣起曉鐘。
麟德燃香請,長安春幾回。
夜閑同像寂,晝定為吾開。
講罷松根老,經浮海水來。
六年雙足履,只步院中苔。
買得足云地,新栽藥數窠。
峰頭盤一徑,原下注雙河。
春寺閑眠久,晴臺獨上多。
南齋宿雨后,仍許重來么。
懸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間。
東海幾年別,中華此日還。
岸遙生白發,波盡露青山。
隔水相思在,無書也是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