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
古寺棲身又兩期,西風吹我鬢成絲。
俗兒往往貌相敬,吾道悠悠心自知。
盡去皮毛方是學,若無情性定非詩。
可憐千載相傳授,只為秦人煨燼余。
古寺棲身又兩期,西風吹我鬢成絲。
俗兒往往貌相敬,吾道悠悠心自知。
盡去皮毛方是學,若無情性定非詩。
可憐千載相傳授,只為秦人煨燼余。
在古寺中棲身已經兩個年頭,西風吹來,我的鬢發已變得斑白如絲。世俗之人常常只是表面上對我恭敬,而我所追求的大道,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做學問要去掉那些表面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學習,寫詩如果沒有真情實感就不能稱之為詩。可惜千百年來學術的傳承,僅僅是秦朝焚書后剩下的那點東西。
兩期:兩個年頭。
貌相敬:只是表面上恭敬。
吾道:自己所追求的大道、學說。
皮毛:指表面的、膚淺的東西。
情性:指真情實感。
秦人煨燼余:指秦始皇焚書后剩下的典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古寺中潛心學問,經歷了時光的流逝,看到世俗之人的虛浮,有感于學術傳承的現狀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注重表面形式、不重實質學問的風氣。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做學問和寫詩要有內在實質,不能流于表面。其突出特點是將自身感慨與對學術的思考相結合,語言平實卻富有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學術和文學創作的獨特見解。
文章亦一藝,功因載道起。天籟發自然,名言醞至理。謦欬寄一時,違應占千里。我讀上古書,其文渾渾爾。吁嗟三代還,日夸雕繪美。
風寒雨細。釀作愁滋味。鴛枕半欹人不寐。點滴綠蕉聲碎。當時剪燭窗西。而今月黑云迷。記共海棠深夜,玉階飛上羅衣。
還是吟詩好,吟詩可遣懷。美人憐絕代,壯士慰天涯。花木栽深院,琴書伴小齋。何如歌詠樂,筆硯早安排。
鬢發鬖鬖一幅巾,可將身世等浮云。人間禍患無如我,物外逍遙只有君。
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骎骎。夜后戍樓月,秋來邊將心。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自有盧龍塞,煙塵飛至今。
季冬二十日始暝,玄云四塞天氣凝。小雨初從屋角來,漸覺蕭蕭駭群聽。開軒出立白照眼,把燭低看雪填徑。紛翍相屬聲更希,委積爭高色逾瑩。童子盛歸錦袖中,主人為續清尊興。千卮酬酢未顏酡,百巧雕鏤隨手應。入饌猶疑虎作鹽,迎春不數銀為勝。夜深氣象慘更急,臥久衾裯寒不瞑。俱言黍稷兆維豐,滿把瓊瑤曉相贈。從來見少怪者多,亦似西人驚海波。歲維丙午日亦丙,支寅時戌還相加。南州炎德濟以水,此物或匪干天和。將無治世氣自北,卻恐侵人鬢先白。俟河之清尚有時,如粵之雪難再得。如粵之雪難再得,為君作歌興殊極,彼蒼此意誰能測。
慣使渡頭船,如今不記年。愛他風浪惡,方是趁粗錢。千佛居何處,題詩黃鶴樓。感恩并積恨,終日在眉頭。光非照境境非存,光境俱忘復是痕。百鳥不來春已老,落華流水繞江村。慣行私路,乍赴公筵。幞頭腳短,腰帶夸圓。不是伴郎來勸酒,誤他年少覓青氈。
敢云高尚傲王侯,褊性幽棲老一丘。看竹嘉賓非問主,入林仙令再登樓。豈因謀野聽鴝雉,可是行春喜狎鷗。見說尋芳時覓句,行庭不見亦停騶。
蒼虬根干。不管人間風日換。龍性誰馴。貌此嵚崎歷落人。含豪猶怒。那便蜿蜒霄漢去。規作新圖。待訪家山第四株。
山中秋日冷蕭蕭,一谷寒云伴寂寥。黃菊傲霜花半老,綠荷翻雨葉將彫。煙霞遁跡規模小,鉛汞還丹歲月遙。試向西皇問消息,青天端不負窮樵。
九夏清齋奉至尊,消除癘疫去無痕。太醫爭獻天師艾,瑞霧長縈堯母門。
雨潤池塘草,情欣向晚蛙。傳聲連四野,得意向誰家。鼓吹何云似,蠅鳴更有加。六朝風雅盡,三嘆意無涯。
出世迫秋色,感時多苦音。戶庭今夜冷,刀尺故園心。誰是授餐者,因之戒斗深。呼鐙方覓汝,露草莫微吟。
花洲人別月涼船,煙寺寒鯨隔岸聞。帶雨一聲天外落,過江穿破半山云。
帖中書督字,法當為篤,世間豈有不識字參寥子耶。應世以文,特師之粗,于此乎何拘,維以觀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