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世亂逢端午,凄涼吊古心。
空存蒲長綠,不見黍包金。
蛇壑橫人骨,鰲江絕古音。
追思前日事,愁比海波深。
世亂逢端午,凄涼吊古心。
空存蒲長綠,不見黍包金。
蛇壑橫人骨,鰲江絕古音。
追思前日事,愁比海波深。
世道紛亂時恰逢端午,懷著凄涼的心情憑吊古人。徒然看到菖蒲依舊翠綠,卻不見包裹如金的粽子。蛇穴中橫陳著人的尸骨,鰲江斷絕了古雅的聲音。追思前些日子的事情,憂愁比那海波還要深沉。
蒲:菖蒲,端午節有插菖蒲的習俗。
黍包金:指粽子,古代用黍米包粽子,外面用葉子包裹,形似金色。
蛇壑:蛇居住的山谷。
鰲江:水名,這里泛指江河。
此詩創作于社會動蕩時期,詩人在端午節時,目睹社會的混亂、百姓的苦難,心中感慨萬千,懷著凄涼的心境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亂世的憂思和對古人的緬懷。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端午節的習俗和凄涼景象展現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反映了特定時期文人對社會的關注和憂慮。
強說歲寒姿,曾無旬浹期。
多緣風日苦,休道雪霜欺。
烱烱方懷璧,依俯遽泣岐。
飄零陌上土,收拾卷中詩。
沈侯賦郊居,歐公賦鳴蟬。
誰謂遠莫繼,有孫筆翩翩。
我獨歌骯臟,世憎還自憐。
秋風鳴不已,如欲相和然。
山居蔬果少,口腹每勞人。
梅子欣初食,櫻桃并及新。
供鹽貧亦辦,薦酪遠無因。
便可呼杯勺,數朝陰雨頻。
雁蕩奇峰絕比倫,巍然森列應天文。
光聯奎壁期公輔,名顯瑤階欲致君。
峻極冷擎中夜月,崢嶸突出半空云。
朝廷正爾需賢佐,光岳鐘靈氣未分。
江東聞田歌,湖北聽田鼓。
鼓聲于以相疾徐,歌調因之慰勞苦。
東山絲竹仍攜妓,風月鳴蛙勝鼓吹。
何如田鼓與田歌,烏烏坎坎安而和。
偶來無一關,何必化身上。下視膠擾中,脫去如覆掌。
我生本山人,說山非妄想。賦詩亦漫興,不要世稱賞。
與君志同趣,匪但居同壤。惟慚學不進,莫稱年事長。
今人豈無賢,敢謂吾安仰。不爾簡與編,言行富前往。
相期山中讀,勿待秋風響。而我累饑驅,畏途方莽莽。
憶昔曾聞南渡初,里人最賞白社徐。
君如竹林有雋子,我類犬子睎相如。
君子何翅一頭出,李杜齊名真是溢。
唱酬縱許并流傳,安有隋珠混燕石。
我今鬢發衰且殘,君乃春秋富未闌。
后人縱使加譏彈,韓也固豪郊自寒。
逋客還山一笑咍,故人憐我不嫌猜。
曉猿夜鶴總歡喜,蕙帳草堂相與開。
可為雨芽煙蕨住,直緣流水古松來。
枝巢若許鷦鷯借,投老此生真快哉。
君搴澧之蘭,我擷沅之茝。
邂逅桃花源,一笑若相待。
那知青草湖,追隨復連載。
南浦問何邊,冰谿復安在。
政爾喧豗浪如屋,忽焉熨帖紋如縠。
大船雙櫓鳴鸛鵝,小艇孤橈亂鳧鶩。
金沙粲粲列宿明,君山宛宛修眉綠。
囊無東絹畫無工,為寫南征圖十幅。
平生喻工部,許我詩盟與。
邇來每見每匆匆,倚頼深春間歸路。
問我自行何所去,告以吳門當小住。
問公公有故人否,為我略營薪水助。
欣然惠我書一紙,為我殷勤談所以。
我云素書難送汝,并復因之陳骩骳。
公言于我則厚矣,楓落吳江自為累。
幸逃烏有一先生,猶勝東城老居士。
昔我曾大夫,嘗作舂陵適。
時惟蕭子荊,袖書實見客。
公經本蕭自,于義豈秦越。
三年期掃門,竟欠今生識。
睡思昏然晝掩門,覺來山雨已翻盆。
黃梅應熟騷人念,綠野可耕田父言。
林外竹雞時自語,階前花鴨故相喧。
詩材滿眼費驅使,此事合輸劉與孫。
黃山別久阻再披,青山路遠終未窺。
忽逢隠靜高監寺,不但學禪仍學詩。
禪機最上吾不會,詩筆少親今老退。
青山臥冢謫仙才,功名孰愈凌歊臺。
冥冥落月子規哭,幽人夢成續復續。
茅簷壞砌到何許,酴醿架倒留紫竹。
紫竹新抽雨又滋,淚粉娟娟凝翠玉。
夢中自省非宿游,又意簷村舊林谷。
阿連對床呼得醒,亦說夢作看花行。
看花夢向江南去,江石犖確屐有聲。
行逢古屋鬰崢嶸,仙家釋氏俱莫名。
看花非揚亦非洛,但見滿眼灼灼朝霞明。
夢中又意東莊路,普圓寺下芙蓉樹。
主人亦道舊相識,乃復不逢戶外屨。
嗟我與君無自疑,夜之所夢晝所為。
扁舟若具可徑歸,知長不必詢筮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