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與可大江行
日出潮回生紫煙,水光春色弄春妍。
底須椒柏來為頌,且與鷗鳧敘隔年。
風動微波靴面皺,苔粘枯石佛頭圓。
老來須與溪童樂,爭倚蘆花學放船。
日出潮回生紫煙,水光春色弄春妍。
底須椒柏來為頌,且與鷗鳧敘隔年。
風動微波靴面皺,苔粘枯石佛頭圓。
老來須與溪童樂,爭倚蘆花學放船。
太陽升起,潮水退去,水面升起紫色的煙霧,波光與春色相互映襯,顯得格外妍麗。何須用椒柏酒來祈福祝愿,暫且和鷗鳥野鴨敘說過去一年的事。風吹動微波,像靴子的表面起了褶皺,青苔粘在枯石上,石頭像佛頭一樣圓潤。年老了要和溪邊孩童一起尋樂,爭著靠著蘆花學著放船。
紫煙:紫色的煙霧,這里指水面水汽在陽光照耀下呈現的景象。
弄春妍:展現出春天的艷麗。
底須:何須。椒柏:椒柏酒,古代元旦時飲用的酒,用以祈福。
鷗鳧:鷗鳥和野鴨。
靴面皺:形容風吹動水面形成的微波像靴子表面的褶皺。
佛頭圓:形容長滿青苔的枯石像佛頭一樣圓潤。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詩題“元旦”來看,是在新年第一天,詩人與友人在大江上出行時所作。元旦在古代是重要節日,人們有祈福等習俗。詩人此時或許是在新年之際,遠離世俗事務,于江上感受自然之美,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內心的閑適與愉悅。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元旦江邊春景,表達詩人閑適愉悅的心境。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生動,語言自然,充滿生活情趣。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生活體驗和審美情趣。
金色晦塵垢,人疑以為鍮。
石有潔白姿,昧者比琳璆。
絲繰不盡緒,誰與結綢繆。
竹可裁笙竽,奈何困薪槱。
匏黃已落蒂,歲序颯驚秋。
土壤厭卑濕,山川嗟阻修。
革車召武士,折敵當與謀。
木鐸一奮劍,為君斬倡優。
天豈私貧我,看書每自疑。
寸心即知己,不用世人知。
江豚正是上盤時。桃花竹外枝枝。
蔞蒿滿地嫩蘆肥。綠蟻盈卮。
難得芳春風景,小鬟恰到催詩。
裁箋點墨與填詞。喜上雙眉。
上書不報拂衣去,
絕類西京梅子真。
最痛篇終陳苦語,
異時逆耳更無人。
江湖廊廟本相關,白首歸來兩夢閑。
和靖北堂知善養,遼陽仙骨已還山。
身名共隱無三窟,風雨歸來惜萬間。
宛洛風塵莫回顧,商家庸見五開顏。
交游四海信猶慳,今日方知獲上難。
帶月披星曾自量,道方時險故應還。
八重到了終傷臂,列鼎嗟來也厚顏。
水北水南花竹秀,更除要地藝湘蘭。
□□□□□,□□□□□?
仍隨五馬謫,載與兩禽奔。
明主無由見,群公莫與言。
幸君逢圣日,何惜理虞翻。
含風細葛上輕塵,
又見龍舟掉水濱。
蘭茝不芳蕭艾長,
更無人吊屈靈均。
喬木數家村,結茅巖畔住。隔籬人語聲,為問前山路。
絕澗奔流下,喧豗萬木中。幽人云外至,疑是雨兼風。
浦口欲移舟,前山暖將曙。不見蘆中人,但聞隔煙語。
濯足青林下,長流曳古苔。猿猱與麋鹿,各自飲溪回。
高人讀道書,兀坐千峰里。雙鶴暮盤云,影在寒潭水。
尋山憑一杖,芳草綠萋萋?;錈o人管,春深叫竹雞。
龜螭屹立未欹斜,字勢軒昂虞褚家。
學士頭銜耐雨雪,金公篆額足煙霞。
遠尋空費游山屐,細拓惟成畫足蛇。
廊背雪庵碑即此,良心可惜用心差。
人事愁中少,年華靜里消。青樽誰復醉,白發肯相饒。抱病憐吾子,追歡慨昨朝。白云長在望,鄉信一何寥。
雨聲寒尚滴,霧氣濕難消。眼底春猶淺,愁邊夢更饒。湖山乘月夜,杖策看花朝。白發應多感,憑誰慰寂寥。
娟娟楚楚。借得青燈助。相對似憐還似妒。不語卻因何故。
枝頭嫩蕊初開。西風且莫頻催。留與伊人為伴,明朝還傍妝臺。
西方石為簡,
東山人可與。
不用量三江,
聊以壓四虎。
蓬蒿滿地客停車,執手驚看兩鬢疏。
草草盤飧宜素好,堂堂春日此閒居。
文章投老君門遠,疾病思歸故里墟。
且喜今宵共燈燭,案頭猶有未燒書。
秋月何娟娟,一輪冰鏡冷。人心照不見,照見人孤影。
秋雨何瀟瀟,五更滴紅葉。滴滴葉間紅,可以比啼頰。
橐重驢鳴苦,
村空鬼哭悲。
黃華存大體,
不肯問狐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