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杭州九月送袁太初赴寧海教官
憐君跋涉走風沙,九月江城飛雪花。
黃蝶終歸穿硯手,青藜曾照聚書家。
吟圓坐石題山葉,講退登樓看海槎。
年少交游渾好在,何時相伴訪煙霞。
憐君跋涉走風沙,九月江城飛雪花。
黃蝶終歸穿硯手,青藜曾照聚書家。
吟圓坐石題山葉,講退登樓看海槎。
年少交游渾好在,何時相伴訪煙霞。
憐惜你在風沙中長途跋涉,九月的杭州城仿佛已飄起雪花。你本是能寫出好文章之人,家中也曾有青藜杖照亮聚書的場景。你會在石上吟詩題于山葉,講學歸來登樓眺望海上木筏。年少時的交往情誼都還在,何時能相伴去尋訪那煙霞勝景。
憐:憐惜。
跋涉: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艱苦。
黃蝶:此處可能指才華,如“夢筆生花”典故中與文采相關,也可能指蝴蝶狀的書頁,代表文章。穿硯手:形容人勤奮讀書,筆穿破硯臺,指有才華、善寫作之人。
青藜:傳說西漢劉向在天祿閣校書,有老人燃青藜杖照明,后以“青藜”指勤奮好學、藏書豐富。聚書家:藏書的人家。
吟圓:圓滿地吟詩。坐石:坐在石頭上。
講退:講學結束。海槎:海上木筏。
渾:全,都。煙霞:指山水勝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題可知是作者在杭州九月時,友人袁太初要前往寧海擔任教官,作者寫詩送別。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文化教育環境,作者與袁太初年少相識,情誼深厚,在友人遠行赴任時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細膩,既表達對友人旅途的關切,又肯定其才華,還流露出對往日情誼的懷念和未來相聚的期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感表達。
神龍不畜蹄涔水,威鳳寧棲枳棘叢。試起橐駝論種樹,此公何得在盆中。
秋意偶然露,白云良可親。山當開戶處,鳥狎荷鋤人。溪影搖涼味,松風瀉古春。桃源如久住,何物是紅塵。
山雨無崇朝,青苔助巖險。四泄安可求,山僧只指點。興來身命微,危磴幾欲犯。童仆進苦規,同游亦譏貶。慮深膽易懾,計阻心竟歉。勝事忽若吞,清眠夢如魘。辰餐動歸策,臨瞰勢已儼。蘿葛疲攀緣,荊榛費誅斬。蹠石愁足跌,蹲泥任衣染。下望五白龍,遙遙競騰閃。
伏波銅柱崒高標,馬革裹尸魂未銷。黃屋初乘懷駱越,赤精已耀憶參寥。百年空遣鳴遼鶴,七葉從教襲漢貂。永棄乾鈞今赤后,冤禽銜石更朝朝。
重華南去不南還,二女啼痕在竹間。亦有富川蘇子墨,至今枝葉尚斑斑。
誤喜維揚是故鄉,故鄉南去越山長。越山三月花如海,倚門應說到維揚。
幡幡市井人,出納量錙銖。積財至千萬,侈然夸有馀。華堂占廣陌,列肆遍通衢。朝餐聚俠客,莫飲羅名姝。一朝與法遇,家破及妻孥。金玉歸縣官,不能贖其軀。郭解既夷滅,季倫亦門誅。安知子原憲,窮巷歌唐虞。
春風東來汎幽谷,出門一笑人間綠。新雨池塘柳帶鶯,嫩云洲渚沙眠犢。一蓑一笠東西村,天高地下斯人存。歸來醒醉聊隨意,翠樹無言花滿門。陽烏炎炎焦九土,老農吁嗟氣如縷。山中神化出移時,一片閒云半溪雨。誰家金谷有涼臺?葵扇桃笙爭自媒。清風卻在長松下,不須用智不須才。楊柳磯頭天萬里,長笛一聲風不起。翠灑千峰日映煙,清涵雙澗霞通水。季鷹底事卻思歸,豈是鱸魚輕別離。晚知□悔又何益,灣頭釣竿君好持。寒鴉萬點落葉赤,山風蕭蕭野日白。池上梅花俱有情,林間茅舍元無客。人言梅花知歲寒,花亦偶然冰雪間。向來群芳令欲盡,蘭芽已動春將還。
方池開凈鏡,湛水涵虛象。空明納朝陽,承塵澹清漾。豈以感物故,至靜含動狀。還將觀物心,宴坐池亭上。
小閣春溫借隙光,風簾不掛最宜香。窗前睡鴨吹云縷,聊與幽人度日長。
聞君踐馬厄,詩賦日應多。但倚文為命,焉知病是魔?蒲萄深巷雨,菡萏遠湖波。未始無相憶,經過奈禮何!
我否子亦否,我然子亦然。然否茍由我,于子何有焉。人生寄一世,落葉風中旋。胡為不自返,濁水迷清淵。
柱石老臣持使節,芝蘭兒子拜親闈。九重天語傳丹陛,五色云章制彩衣。官舸夜帆風力便,壽觴春酒雪花飛。人生一樂真難得,況爾名家世所稀。
暑中北閣望南窗,將謂南窗分外涼。到得南窗還更熱,芙蕖和蕊落幽香。
海中之山,必有天上之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自非意氣輕黃金,結交寧足多。當復思東來之兔,必有西去之烏。不舍晝夜,曾何愛于吾徒。長笛不呼短笛呼,愿君有酒即飲無酒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