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十首酬汪鎮卿 其四
鳳德嗟已衰,宣尼欲浮海。
頼有載道經,神功補元宰。
刪詩挽風變,系易憂世駭。
春秋筆削嚴,西秦書乃采。
微義將警周,逆悲大運改。
悠悠千古心,后死文乃在。
鳳德嗟已衰,宣尼欲浮海。
頼有載道經,神功補元宰。
刪詩挽風變,系易憂世駭。
春秋筆削嚴,西秦書乃采。
微義將警周,逆悲大運改。
悠悠千古心,后死文乃在。
感嘆鳳德已經衰敗,孔子想要乘舟浮海。幸虧有承載大道的經典,其神奇功效可補天地主宰之不足。刪定《詩經》挽回風氣變化,為《易經》作傳擔憂世道驚變。《春秋》筆法嚴謹,秦朝也采用其記載。微妙大義本想警醒周朝,卻悲嘆時運已改。這悠悠千古的心意,在后世文字中留存。
鳳德:鳳凰的品德,這里象征理想的政治清明之世。
宣尼:即孔子,漢平帝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
載道經:指儒家經典。
元宰:指天地主宰。
刪詩:傳說孔子刪定《詩經》。
系易:為《易經》作傳。
春秋筆削:孔子作《春秋》,文筆嚴謹,對史實有所取舍。
西秦書乃采:指秦朝也采用《春秋》等記載。
微義:微妙的大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變革期,詩人有感于文化傳承和世道變化而作。作者借贊頌孔子整理經典、傳承文化的功績,來表達對文化延續的重視和對時運變遷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頌孔子等圣人對文化傳承的貢獻,突出經典文化的重要性。其特點是善用典故,借古抒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文化傳承的關注。
說盟說誓。說情說意。動便春愁滿紙。多應念得脫空經,是那個、先生教底。 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閑,又那得、工夫咒你。
蜀道青天煙靄翳。帝里繁華、迢遞何時至。回望錦川揮粉淚。鳳釵斜亸烏云膩。 鈿帶雙垂金縷細。玉佩玎珰,露滴寒如水。從此鸞妝添遠意。畫眉學得遠山翠。
圣主崇文化,鏘鏘得盛才。相因歸夢立,殿以集賢開。 象系微言闡,詩書至道該。堯尊承帝澤,禹膳自天來。 禮洽歡逾長,風恬暑更回。國朝將舜頌,同是一康哉。
情到深于此。竟甘心、為他腸斷,為他身死。夢醒紅樓人不見,簾影搖風驚起。漫贏得、新愁如水。為有前生因果在,伴今生、滴盡相思淚。憑喚取,顰兒字。 瀟湘館外春馀幾。襯苔痕、殘英一片,斷紅零紫。飄泊東風憐薄命,多少惜花心事。攜鴨觜、為花深瘞。歸去瑤臺塵境杳,又爭知、此恨能消未。怕依舊,鎖蛾翠。
曼臉勻紅,修蛾暈碧,內家妝束輕盈。長板橋頭,最憐歌管逢迎。無端鼙鼓驚鴛夢,悵倉皇云鬢飄零。黯消凝。舊院春風,芳草還生。 桃花扇子攜羅袖,問天涯何處,寄與多情。廿四樓空,白門明月凄清。江山半壁成何事,但蒼茫一片蕪城。莫傷心。金粉南朝,猶剩娉婷。
坐聽風雷起空谷,俄看四面野云生。 道人不作英雄氣,可笑當年失箸驚。
黃金勻揉萬英開,步繞清芬過砌臺。 一笑欣然超鼻觀,知公曾到月中來。
內熟先從一念收,浩然勿藥更何求。 西山故自朝來爽,政不驚人語不休。
林宗烏幘任欹傾,緩帶荷風拂面清。 城市輪蹄鬧如織,飄然從此便登瀛。
絕景頻因警句夸,莫傳俚耳便紛拿。 須知味道耽巖穴,志意難將富貴加。
幾檻虛明不著埃,忘機鷗鳥自飛來。 北窗高臥羲皇世,九陌紅塵安在哉。
陂塘五月迎秋爽,脩竹成陰一徑開。 俗客自應慚到此,幽深雅稱杖藜來。
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
指點縠江水,遙認作瓊醅。介公眉壽,年年傾入紫霞杯。壽與江流無盡,人在壺天不老,談笑領春回。昨夜瞻南極,列宿拱中臺。 補天工,取日手,濟時材。不應勇退,歸來綠野宴瑤臺。天要先生調燮,人要先生休養,虛左待重來。再捧長生箓,依舊面三槐。
一曲危弦斷客腸。津橋捩柂轉牙檣。江心云帶蒲帆重,樓上風吹粉淚香。 瑤草碧,柳芽黃。載將離恨過瀟湘。請君看取東流水,方識人間別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