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懷次柴主簿
獨閉柴門木石親,詩筒剝啄不妨頻。
青燈風雨多離夢,白發江湖少故人。
謾讀楚騷招太乙,誰聽郢曲和陽春。
書香劍氣俱寥落,虛老乾坤父母身。
獨閉柴門木石親,詩筒剝啄不妨頻。
青燈風雨多離夢,白發江湖少故人。
謾讀楚騷招太乙,誰聽郢曲和陽春。
書香劍氣俱寥落,虛老乾坤父母身。
獨自關閉柴門,與木石親近相伴,詩筒敲門聲不斷也無妨。在青燈和風雨中,多是離別的夢境,白發蒼蒼浪跡江湖,身邊故人稀少。空自誦讀《楚騷》想招引太乙神,又有誰能聽懂郢中曲來應和《陽春》。書香和劍氣都已冷落,白白辜負了乾坤間父母給予的身軀而老去。
柴門:用柴木做的門,指貧寒人家。
詩筒:古人盛詩稿的竹筒。剝啄:象聲詞,指敲門聲。
離夢:離人的夢。
謾讀:徒然地讀。楚騷:指屈原的《離騷》等作品。太乙:神名。
郢曲:指楚地的歌曲。陽春:古代楚國的高雅歌曲。
寥落:冷落、寂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種孤寂、懷才不遇的境地,可能是在人生的低谷時期,社會環境或許動蕩不安,詩人在江湖漂泊,身邊故人漸少,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的孤獨、落寞與懷才不遇之情。其特點是情感深沉,通過多種意象和典故來表達。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個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學素養。
白發放櫜鞬,梁王愛舊全。
竹籬江畔宅,梅雨病中天。
時奉登樓宴,閑修上水船。
邑人興謗易,莫遣鶴支錢。
二陵恭婦道,六寢盛皇情。禮遜生前貴,恩追歿后榮。幼王親捧土,愛女復邊塋。東望長如在,誰云向玉京。
后庭攀畫柳,上陌咽清笳。命婦羞蘋葉,都人插柰花。壽宮星月異,仙路往來賒。縱有迎仙術,終悲隔絳紗。
奪嫡心萌事可憂,
四賢西笑暫安劉。
后王不敢論珪組,
土偶人前枳樹秋。
禁兵環素帟,宮女哭寒云。
朱弦韻正調,清夜似聞韶。
山館月猶在,松枝雪未消。
城笳三奏曉,別鶴一聲遙。
明日思君處,春泉翻寂寥。
君非三諫寤,禮許一身逃。
自樹終天戚,何裨事主勞。
眾魚應餌骨,多士盡??糟。
有客椒漿奠,文衰不繼騷。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龍見,恩深犬馬知。
余生倘可續,終冀答明時。
出門山未曙,風葉暗蕭蕭。
月影臨荒柵,泉聲近廢橋。
歲經秋后役,程在洛中遙。
寄謝金門侶,弓旌誤見招。
百戰初休十萬師,
國人西望翠華時。
家家盡唱升平曲,
帝幸梨園親制詞。
今朝天景清,秋入晉陽城。
露葉離披處,風蟬三數聲。
那言苦行役,值此遠徂征。
莫話心中事,相看氣不平。
帝命海東使,人行天一涯。
辨方知木德,開國有金家。
冊拜申恩重,留歡作限賒。
順風鯨浪熱,初日錦帆斜。
夜色潛然火,秋期獨往槎。
慰安皆喻旨,忠信自無瑕。
發美童年髻,簪香子月花。
便隨琛贐入,正朔在中華。
南渡登舟即水仙,
西垣有客思悠然。
因君相問為官意,
不賣毗陵負郭田。
古有弓旌禮,今征草澤臣。
方同白衣見,不是棄??人。
野棠花覆地,山館夜來陰。
馬跡穿云去,雞聲出澗深。
清風時偃草,久旱或為霖。
試與惸嫠話,猶堅借寇心。
斷續長門下,清泠逆旅秋。
征夫應待信,寒女不勝愁。
帶月飛城上,因風散陌頭。
離居偏入聽,況復送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