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寄沈介石高士
名山隔風雨,幾度夢空馳。
谷口重來路,云根舊別時。
玄門尊老宿,白發長嬰兒。
欲問還丹事,林深鶴已知。
名山隔風雨,幾度夢空馳。
谷口重來路,云根舊別時。
玄門尊老宿,白發長嬰兒。
欲問還丹事,林深鶴已知。
名山被風雨阻隔,我多次在夢中徒勞地前往。如今又踏上谷口的舊路,就像在云根處分別時一樣。道家尊崇年長有德行的人,雖白發蒼蒼卻有嬰兒般的生機。我想問關于還丹的事情,山林深處的仙鶴似乎早已知曉。
高士:品行高尚的人。
馳:向往。
谷口:山谷的入口。
云根:深山云起之處。
玄門:指道家。
老宿:年老而有道德學問的人。
還丹:道家所謂服后能使人長生不老的仙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可能對道家文化有濃厚興趣,結識了沈介石這位道家高士。詩人或許在尋求精神寄托或探索長生之道,故而創作此詩寄給沈介石以表敬仰和探討之意。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沈介石的敬意和對道家修行的向往。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意象運用巧妙。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道家文化的關注。
歲事多因荊楚俗,無端送舊與迎新。閭閻總趁笙歌樂,云物何勞占候勤。爆竹先聲知臘盡,屠酥半醉覺年分。香風暗逐梅花綻,始信今朝酒有神。
但得心空境即空,此生甘作住山翁。種桃臨澗防流水,放鶴排云信遠風。辟谷有時煨芋米,卓錐無地結茅篷。孤峰獨宿尋常事,百鳥何須識懶融。
謠諑紛紛安足數,毀家不汝相從。蕪園歸日正霜風。繁華夢斷,忍恨對殘紅。掛角讀書聊作計,何妨白眼雞蟲。人生多住大槐宮。未應惆悵,草澤問魚龍。
蔌蔌天花落未休,寒梅疏竹共風流。江山一色三千里,酒力消時正倚樓。
畫樓側畔,試與君、管領南枝風物。影浸西湖清淺水,旁倚云崖煙壁。艾納全披,檀心俱露,一片前村雪。碧松修竹,歲寒真是三杰。長向酒欲冰時,魁英相放,不待陽和發。一任無情風又雨,畢竟清香難滅。幻玉精神,添酥標致,羞上蕭蕭發。脆圓可愛,更看春二三月。
蘚跡苔痕。香浮硯席,影蘸吟尊。雪正商量,同云淡淡,微月昏昏。孤山往事誰論。但招得、逋仙斷魂。客里相逢,數枝驛路,千樹江村。
曖曖高樓暮,華燭帳前明。羅幃雀釵影,寶瑟鳳雛聲。夜花枝上發,新月霧中生。誰念當窗牖,相望獨盈盈。
時來據鼎足,身后馀篇翰。不見瀧岡碑,文章薄秦漢。
翩翩黃葉落江風,月滿江亭秋夜空。黃菊酒香人已醉,白蘋江冷度哀鴻。
楚越間關道,籃輿又草萍。苔文滋錦石,云氣點蒼屏。擾擾浮生役,勞勞送客亭。秋風遲落木,山較往時青。
猬皮拖盡塞垣煙,每對柔情也自憐。多病賴君扶策在,不妨重理勒燕然。
清絕惟風雅,人欽子大夫。自然金橐少,亦復簳珠無。草木多為狀,山川細作圖。持歸贈知己,不減女珊瑚。
茲山甲天下,蔥翠自開辟。石磴緣空青,新營眩金碧。
裘馬行中簡,如儂得豈多。迷天高酒直,特地挈壺過。處女柔聲氣,將軍警鸛鵝。那能三日響,來敵百官歌。
拾得閒身傍佛廬,吟邊不解著工夫。晚來好處無人領,凈社山中聞鷓鴣。家童裹飯就僧家,飯了僧來共點茶。聽雨軒中無一事,薔薇卻有旋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