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
籬東閑采菊,三徑碧苔深。
曉露冷雙屐,秋風香一襟。
餐英供小酌,嗅蕊伴清吟。
會得悠然處,方知靖節心。
籬東閑采菊,三徑碧苔深。
曉露冷雙屐,秋風香一襟。
餐英供小酌,嗅蕊伴清吟。
會得悠然處,方知靖節心。
在籬笆東邊悠閑地采摘菊花,庭院中的小路長滿了碧綠的青苔。清晨的露水打濕了雙腳,秋風中衣襟滿是菊花的香氣。采摘菊花來佐酒小飲,嗅著花蕊的芬芳吟詩。領會到這份悠然自得,才懂得陶淵明的心境。
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餐英:食用菊花,古人認為食菊可以延年益壽。
靖節:指陶淵明,他謚號靖節先生。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向往歸隱生活之時。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可能官場的紛擾或世俗的繁雜讓詩人心生厭倦,從而向往像陶淵明那樣遠離塵世、悠然自得的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和對陶淵明的敬仰。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上體現了對傳統隱逸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昨夜藍田采玉游。向陽瑤草帶花收。如今風雨不須愁。零落依稀傾鑿落,碎瓊重疊綴搔頭。白云黃鶴思悠悠。
一榜盡精選,此身猶陸沈。自無功讜分,敢抱怨尤心。暖陌開花氣,春居閉日陰。相知豈不有,知淺未知深。
筆底春風走百靈,安排禱頌作花銘。青山埋骨他年愿,好共梅花萬祀馨。
種菊無百本,朝夕涉小園。晴宵定微風,清露一何繁。葉翻急雨態,花漾千珠盤。泠泠沁心骨,匪我衣裳單。淪浹九秋心,歲晚復何言。
半年旅邸愁聽雨,七夕樓頭偶見星。竹樹蒼蒼思故國,江山歷歷話新亭。誰家素練敲明月,獨我絺衣步廣庭。住向錦城心未樂,自緣垂老感飄零。
明庭抗論意彌堅,只分微軀畢九泉。篤信亦知成底事,卻尤前哲誤諸賢。
栗栗壇坫,載是豆觴。醇烈氤氳,普薦芬芳。酌之維宜,獻之維時。民有報侑,靈用安之。
長竿醉草賓羅漢,短褐徉狂溫相公。
食薺腸亦苦,強歌聲無歡。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有礙非遐方,長安大道傍。小人智慮險,平地生太行。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始知君子心,交久道益彰。君心與我懷,離別俱回遑。譬如浸蘗泉,流苦已日長。忍泣目易衰,忍憂形易傷。項籍豈不壯,賈生豈不良。當其失意時,涕泗各沾裳。古人勸加餐,此餐難自強。一飯九祝噎,一嗟十斷腸。況是兒女怨,怨氣凌彼蒼。彼蒼若有知,白日下清霜。今朝始驚嘆,碧落空茫茫。
半面妝凝鏡里春。同心帶舞掌中身。因沾弱水褪精神。冷艷喜尋梅共笑,枯香羞與佩同紉。湘皋猶有未歸人。
暫屈固何恨,所憂無此時。隔年空仰望,臨日又參差。勞力且成病,壯心能不衰。猶將琢磨意,更欲候宗師。
征衫單薄冷于秋,徙倚疏芳且暫留。后夜相思應更遠,一襟煙雨夢蘇州。
彌襟萬千秋,慰眼難一掬。好花開較遲,已履繁霜肅。安能展過隙,暇及秋陽暴。潛幽或終古,誰與昭此伏。芳馨雖不展,應候聊結束。浮生繭修途,逝者當何贖。
吟得詩成寫貝多,維摩問訊意如何?貪看案上《傳燈錄》,不管門前奏凱歌。寸寸娑羅低作樹,累累窣堵亂成波。黃花翠竹西風外,杖屨無嫌屢見過。
即使程朱今復生,也須舊說一番更。若還究竟昆崙頂,姬孔明明有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