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月山太守
下車方數月,早已政聲馳。
太守一身瘦,東川百姓肥。
勤勞惟聽政,閑暇即吟詩。
官況依然在,何須賦式微。
下車方數月,早已政聲馳。
太守一身瘦,東川百姓肥。
勤勞惟聽政,閑暇即吟詩。
官況依然在,何須賦式微。
太守您到任才幾個月,政治聲譽就已經遠揚。您自己清瘦,卻讓東川百姓富足。您勤勞地處理政務,閑暇時就吟詩。您為官的境況依舊良好,不必感慨仕途不順。
下車:指官員到任。
政聲馳:政治聲譽遠揚。
東川:地名。
式微:出自《詩經·邶風·式微》,原指天將暮,后用來表示事物由盛而衰,此處引申為仕途不順。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在太守到任東川幾個月后,其清正廉潔、勤政愛民的政績已有所顯現,作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太守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太守清正廉潔、勤政愛民。其突出特點是通過鮮明對比塑造太守形象。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生動展現了古代優秀官員形象。
去歲諸公祖敬之,我曾同席共委蛇。相逢儻復蒙相問,為道東歸鬢益絲。
妻妾能羞亦可嘉,而今那有此人家。買臣見棄蘇秦逐,卻悔施施尚爾誇。戰國縱橫得幾年,當時情態已如然。滔滔天下平常慣,要底丹青入畫傳。
妝罷欄桿獨倚。颯颯西風乍起。簾外更濛濛,一片芭蕉如洗。如洗。如洗。不管海棠憔悴。
我愛秘魔厓,怪石高撐天。復愛寶珠洞,下瞰及平田。快哉御風行,頃刻如登仙。探幽及窮僻,選勝防人先。所愧腰腳劣,呼婢相引牽。夾路橡實厚,嵌石孤花鮮。流連劇忘歸,峰峰凝暮煙。
嶺上梅千樹,云中鳥一雙。曲江猶自向珠江。南望羊城夕照正蒼涼。各抱忠貞骨,先從冷處香。羅浮天外且翱翔。不是十分花好不還鄉。
三殿鰲山引鵲橋,內庭銀燭映層霄。都人白首游燈市,下馬宮門頌帝堯。
春旱麥半死,夏雨欣及時。出郊視禾田,父老有好辭。秋陰結愁霖,似欲直敗茲。冥冥人天際,影響良不疑。精誠發中禁,憫默非有欺。雞號日東出,乃令民信之。
嶺圃寡塵鞅,悽然秋日心。呼僮移野菊,留客醉霜林。落葉悲時序,浮名笑古今。靜言思化理,世慮盡銷沉。昨夜涼風至,轉憐景物新。已蘇多病體,況復少煙塵。歲稔登禾稼,秋高有蕨莼。瀟然無一事,猶念未歸人。
旬日春歸始歲除,江鄉芳草百芽舒。盤開椒柏懷烏鳥,書寄平安托鯉魚。疏柳拂煙寒欲盡,晴檐滴雪暖來初。東皇不似人情異,又見和風到草廬。
留煙渲翠,借霧迷香,春意無限。薄靄冥濛,吹上苔衣微泫。鵲腦慵添爐篆細,龍唇罷撫琴絲緩。傍雕闌,問小桃無語,似含嬌怨。聽屋角、午鳩頻喚。惆悵芳時,晴景難見。窣地簾波,斜倚枕函人倦。好夢竟隨蘭信杳,幽情不逐花風展。望吳關,謾凝眸,綠蕪天遠。
長安回首戰塵中,羅綺繁華一夕空。惟有溫泉舊時月,遠隨車駕到扶風。
無爭之棋兩三局,自勸之酒一二杯。但且任么隨俗過,丹成云鶴自然來。
趙州曾探水,茱萸無一滴。東覷西覷了,拄杖便靠壁。滄海深處歸,何人辨端的。
入寺稀人識,僧雛盡老成。花猶香廢苑,石莫話前生。壁上苔棲墨,廊間雨壞楹。春衣能幾日,又復過清明。只作幽探計,如來與證明。出門皆黛色,入寺有泉聲。酒似溪光嫩,身如云影輕。閒官無別侶,頭白舊方情。
滿城社雨,又喚起無家,一年新恨。花輕柳重,隔斷紅樓芳徑。舊壘誰家會識,更生怕、主人相問。商量多少雕檐,還是差池不定。誰省、去年春靜。直數到今年,絲魂絮影。前身應是,一片落紅殘粉。不住呢喃交訊,又惹得、鶯兒閑聽。輸與池上夗央,日日闌前雙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