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寺宿齋有寄
轉枕挑燈候曉雞,
相君應嘆太常妻。
長年多病偏相憶,
不遣歸時醉似泥。
轉枕挑燈候曉雞,
相君應嘆太常妻。
長年多病偏相憶,
不遣歸時醉似泥。
輾轉反側,挑亮燈芯等待報曉的雞啼,宰相您應該會感嘆我這太常官的妻子的孤寂。我常年多病卻格外思念您,即使不能歸來相聚,也盼著您別喝得爛醉如泥。
轉枕:輾轉反側,形容難以入眠。
挑燈:撥動燈芯使燈更亮。
相君:對宰相的尊稱。
太常妻:后漢周澤為太常,常臥病齋宮,其妻哀其老病,窺問之,澤大怒,以妻干犯齋禁,收送詔獄。時人諺曰:“生世不諧,作太常妻,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這里借指作者自己。
遣:讓。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作者可能是一位女子,其丈夫身為宰相,公務繁忙,自己則常年多病,獨守空閨,在宿齋時寫下此詩,表達對丈夫的思念。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主人公對相君的思念與哀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質樸的語言展現內心世界。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不大,但生動地反映了古代女子在婚姻生活中的情感狀態。
稍覺鄉關近,移舟泊海門。萬山盤一壑,小經入孤村。岐路心俱折,還家舌尚存。不須吟澤畔,沙岸轉黃昏。
潘花近種伯鸞溪,榜客傳歌到穆西。霜肅兜鍪明夜郭,風熏襦褲煖春堤。才多灑墨樓千尺,澤布平徭雨一犁。自是臥轅歡借冠,御屏久已注銓題。
暖碧浮天面,遲紅上日華。寶幡雙帖燕,綵樹對纏花。
省宇屏圖哲匠成,寫傳蘆雁筆尤精。斜依風葦叢叢裊,遠飏煙波渺渺平。弋者定嗟何所慕,鵬摶莫怪不能鳴。公看羽翼飛勝處,有意青云萬里程。
春寒易誤看花人,陰嶺陽崖本不均。驟暖料難留過夜,猛風恐又簸成塵。一年韶景容輕負,七憩禪棲未厭頻。長愧勝情周與傅,山中遲佇輒經旬。
大梁擅豪華,鉅野生龍蛇。頃乘曹李輩,擢秀冠詩家。神駒并逐兩超絕,凡馬百萬空咨嗟。李邕門下多奇士,曹是賢甥李高弟。登龍自昔忝通家,附驥相看總名世。梁王臺館罷歌鐘,兔園賓客有遺蹤。侯嬴舊隱夷門里,李渤今歸少室峰。回望嵩高瞻岳首,即尋玄圃問河宗。可憐二子詩家秀,吾生已愧盧王后。司馬黃金賦未逢,楊雄白首書空就。李當春日別燕川,曹也誦詩神黯然。蓬池更憶阮公嘯,腸斷洪波綠水篇。
書發南京已歲徂,開緘驚喜忽長吁。誰知路比燕山近,更說新來一字無。
為渠銷瘦為渠愁,減卻風流剩卻羞。得雨如投碧玉井,隨風似墮綠珠樓。醫頰髓空無處覓,返魂香斷為誰留。此詩吟罷難消得,八十翁翁一笑休。
天地中閒浩浩歌,從他烏兔健飛過。旁人若問功名事,笑指南柯蟻一窠。
未拋卻、一年春計。對酒當歌,舊狂重理。檻外東風,流鶯喚我、定何意。燈初茗后,才領略、江南味。醉眼問花枝,已暈入、蔫紅窗紙。身寄。嘆江關老去,怕說故山烽起。紅橋廿四,且分付、杜郎憔悴。甚倦旅、一別西湖,卻來傍、要離眠地。祇無恙黃壚,憑吊先生歸只。
得馬祖百丈黃檗之旨,發自己胸中本有底光明。見僧入門便喝,謂之臨濟一宗。三世諸佛搆不著,貍奴白牯搆不著。
向來三疊泣陽關,猶望歸來肯自寬。今日重過更席處,卻思人世別離難。
紅樹青林帶暮煙,并橋常有賣魚船。樊川詩句營丘畫,盡在先生拄杖邊。日日津頭系小舟,老人自懶出門游。一枝筇杖疏籬外,占斷千巖萬壑秋。
上谷迢迢我復過,深情無奈故人何。凄涼夜燭十年話,蕭颯秋風兩鬢皤。萍水不堪重判袂,陽關何必更高歌。浮名勘破皆身外,但保吾心養太和。
浚哲惟唐,長發其祥。帝命斯祐,王業克昌。配天載德,就日重光。本枝百代,申錫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