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愛梅
諸生歸去暮庭空,塔下游觀倚瘦筇。
千尺寶輪擎海月,七層金鐸語天風。
升堂盡可同僧飯,持缽何須聽寺鐘。
好把新詩題舊壁,他年應有碧紗籠。
諸生歸去暮庭空,塔下游觀倚瘦筇。
千尺寶輪擎海月,七層金鐸語天風。
升堂盡可同僧飯,持缽何須聽寺鐘。
好把新詩題舊壁,他年應有碧紗籠。
學生們傍晚歸去,庭院空蕩,我拄著瘦竹杖在塔下游覽觀賞。千尺高的寶輪托著海上明月,七層寶塔的金鐸在天風里作響。登上佛堂完全可以和僧人一同吃飯,持著缽盂何須聽寺里的鐘聲。最好把新詩題寫在舊墻壁上,將來應該會被碧紗籠罩保護。
諸生:指學生。
瘦筇(qióng):瘦竹杖。
寶輪:佛塔上的相輪。
金鐸:金屬制成的大鈴,佛塔上常懸掛。
持缽:僧人拿著缽盂化緣。
碧紗籠:用碧紗籠罩,常用來表示對詩文的珍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寺院時,想到友人王愛梅,從而寫下此詩寄贈,表達對友人的情誼和對寺院生活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借描繪寺院的清幽景象,表達對閑適寺院生活的向往,同時鼓勵友人題詩留念。其特點是寫景生動,富有禪意,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才情和生活情趣。
昭代重提刑,移官及壯齡。楚人知約法,漢吏本通經。入境多供帳,分司獨坐廳。洗冤公素志,民頌幾時聽。
楚楚越公孫,江南舊業存。凌秋趍憲府,戒曉出京門。關道喧人語,河橋落漲痕。臨岐珍重意,公恕答君恩。
胥江漠漠水漂流,遙隔清芬阻舊游。
劍閣雅音鳴盛世,茂陵臥病望高樓。
落花遍地春將盡,倦鳥歸巢月當頭。
山雨欲來蛙鼓起,幾聲凄厲幾聲休。
古月照今人,西馬馳東道。
太始有遷易,故步焉常保。
蕭蕭黃葉路,芊芊生芳草。
冉冉孤生桐,根株半枯槁。
日月一何速,憂心瞀如搗。
不戚吾年往,因知我親老。
獨步空堂上,何以靖懷抱。
疇昔拜臞仙,桃源問果然。
洞非人世外,花在此心邊。
寂寂蒸霞地,沉沉浴日天。
南陽劉子驥,獨泛問津船。
墦間不足又之他,
猶自施施驕室家。
齊國一人如許爾,
寧知后日事如麻。
除書何足問,已自乞歸耕。不必山公啟,俱先海內名。
鼓鼙秋轉急,幕府歲仍更。賴有疏慵在,猶堪寄此生。
休沐無它事,清狂為爾陳。身將數酒伴,名掛一詩人。
物意安吾拙,時才捷有神。不知投老計,何日定為真。
頰輔相依五十秋,一朝辭去少遲留。
咀含曾未知書味,搖落由來遜舌柔。
已向膏粱恣大嚼,不隨林壑漱清流。
于今爾我無關涉,征匯毋貽同類憂。
綠苔深鎖蘼蕪院。薄涼時節添人倦。
雨雨又風風。花痕淡復濃。
寶奩閑未啟。鏡里慵梳洗。
一點曉霞明。四圍山色青。
已外世情來獨立,
何勞物色去相尋。
太官食好還多累,
一線金鱗豈有心。
譜按宮商不自禁,靈蟲偏解理瑤琴。箏琶凈洗能清耳,桐墨飽嘗已愜心。未必座中無顧曲,卻從弦外訪知音。縱然方士荒唐甚,愿買雷威滌俗襟。
坐我春風已六年,無端惆悵感離筵。文章知己呂蒙正,慈愛宜民寇潁川。朗照高秋懸皓月,聲稱累葉繼青天。心香一瓣虔誠祝,異日重臨話舊緣。
前身原是藐姑仙,
游戲人間四十年。
處士孤山空寫照,
一般色相化云煙。
平生憂用老,此夕老逢憂。
烽煙迷帝座,戈甲指髦頭。
吳魏爭延漢,東西統附周。
不須推甲子,吾志在春秋。
反側冬之夜,東方不肯明。
凄風輕敗絮,淫雨重懸旌。
用拙干戈世,懷忠草莽情。
美人思獨切,西去好音生。
悲歌憂社稷,永夜思悠哉。
虎豹關誰守,龍螭兆不來。
幾人沉屈水,何處鑿顏壞。
暫借臥游得,翻忘鄰笛哀。
陸沉人事急,旦暮望王師。
數起頭難櫛,孤眠枕屢欹。
龍鱗扳不得,鶴脛斷何之。
萬里曾游此,茫茫入夢時。
西崦暮日,扇蔌蔌威棱,萬花蔫谷。凍瓦篆,鴛衾抱,余寒眠足。塞雁初來,冷訊報、蒹葭江國。變亂陰晴,詎蠻荒、燕獄同冤,坐看朱夏凋綠。
鷹隼風塵遍地,明月夜、嗚咽啼烏遺曲。葛屨沽春,賞雨輸他茅屋。玉杵云英爛搗,藍橋路、何緣借宿。錯訝東君,孕冷中、胎結梅花,縷縷梢頭懸玉。
楚詞蘭有晦翁注,
模寫真容本陸璣。
不待花開著囊貯,
紫莖綠葉可熏衣。
花卷重門掃不開,鶯飛草長錦驂來。
騷臺早著詩文手,詞苑素推俊杰才。
齊譽卅年仰海岳,清談一席走風雷。
鯫生自愧葑菲質,深望春陽雨露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