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壇即事
半壑松云識稚川,攜琴曾此寫風泉。
日烏月兔神丹古,春蚓秋蛇醉墨鮮。
世事榮枯成一笑,人生好丑在千年。
下方城郭塵如海,輸與山中枕石眠。
半壑松云識稚川,攜琴曾此寫風泉。
日烏月兔神丹古,春蚓秋蛇醉墨鮮。
世事榮枯成一笑,人生好丑在千年。
下方城郭塵如海,輸與山中枕石眠。
從半山間溝壑的松林云霧中仿佛能認出葛稚川,我曾帶著琴在這里彈奏風泉之音。日月流轉,那古老的神丹依舊;筆下字跡如春日蚯蚓、秋天蛇行,醉后的墨痕鮮艷。世間的榮華與衰敗不過付之一笑,人生的美丑要歷經千年才能評判。山下的城郭塵土如海,我寧愿在山中枕著石頭安睡。
葛壇:可能是與葛洪相關的祭壇或地方。稚川:東晉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葛洪,字稚川。日烏月兔:古代神話中太陽里有三足烏,月亮里有玉兔,這里代指日月。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跡那樣彎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與葛洪相關的地方時有感而發。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定的紛擾,詩人借此表達對寧靜、超脫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超脫塵世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運用意象和對比手法增強表現力。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世事的思考。
太乙真庭結寶壇,中涵元象本無言。三山波涌樓臺近,北極星環劍佩尊。歲入飛宮初在丑,神移列馭直從坤。妖氛自逐靈旂捲,瑞谷常登御廩蕃。曉日破紅浮斗栱,夕云凝紫護周垣。龍隨御筆棲碑首,鶴帶仙書語洞門。天馬應歌來仗衛,岳祗聯職聽朝昏。傳聞詞客新吟苦,玉案才承上帝恩。
誰識東床臥,相隨廡下舂。懸知三復可,不恨五噫從。玉冠螭頭立,芝涂玳首封。諸兒荀淑侶,頭角盡群龍。
水起枝上桃花斬,舊跡危亭獨立晚。耿耿老石昧春夏,樹若人心各趨換。古有今荒有青陵,老鴰幼螢韓憑魂。叫風撫膺白月慘,泣露菰蒲雜荻生。一吹涼笛秋云濕,舉手擰云水欲滴。滴且不盡淚欲盡,片片飛作梓柯織。二鳥銜煙共煙老,故情苦多故翮少。迄今二鳥墜不存,雙魂渺渺渡天津?;耆デ瓴灰换?,臺作疇田暮農歸。舊梓死盡發新梓,老石嘯雨悲酸齒,夜夜細聽招魂字。
等得輕晴便一來,逢花不住恐花猜。丁寧莫掛桄榔去,怕損亭前稱意苔。露浥晴光對洗妝,柔條無力不成行。阿環淡佇阿嬌麗,一種風流各自香。此君老去更風猷,冰雪生寒我輩流。穿徑略容攜客共,交情疇昔雅相投。凈洗從前兩耳埃,溪聲并逐雨聲來。此奇賴有詩能領,一笑鐘期安在哉。酒瀉銀壺莫近傍,怕驚花睡損殘妝。擬題報答春風句,也恐春風未敢當。玉行敲斷欲生塵,翻手那知局面新。到了不妨饒一著,旁觀自有識機人。壑底云香不等雷,便攜石鼎與俱來。鵓鳩喚得西溪雨,頓得春從齒頰回。有山如此且深登,等一逍遙鴳與鵬。只作住庵看便了,華陽銜亦不須稱。半塢云侵蘚石床,向來憂樂已俱忘。墻西有竹曾留鶴,夢亦相攜入帝鄉。風雪灞橋籬落間,寒驢乘興寄曾攀。三生習氣除難盡,也許渠分一半山。與山作計未為疏,盡有奇功可屢書。但得相尋雙腳健,不須論報計瓊璩。碧壺時與故人提,山帶僧鐘日去西。深不知寒雙鷺浴,雪灘煙重碎玻璃。少日橫刀屬兩鞬,玉花曾幾試戎韉。歸來聊復觀仁耳,不在驚鴻落勁弦。隔岸煙云一望間,夜深笙鶴與俱還。不緣曾識謫仙面,未必煙云住此山。佳木扶疏漏曉暾,書床留得夜來云。幽經談盡無功課,自理東窗芝朮熏。
何處煙花欲報春,大千影里起微塵。星垂四野終難摘,月過中天已自淪。佛國有誰摧地獄,人間剩我覓天真。更將多少癡言語,喚起紅樓夢里人。
前烈有訓,善與人同。尋此墜緒,障流以東。古人高跡,邈矣桐江。夫何今人,惟命之通。
游絲欲墜還重上。春殘日永人相望?;ü惭酄庯w。青梅細雨枝。離愁終未解。忘了依前在。擬待不尋思。剛眠夢見伊。
寶閣高橫玉宇寒,分明腳底踏焦山。長淮渺渺三千里,祇在僧窗一榻間。
亭亭一曲數峰青,響徹高寒不可聽。禪味自深詩自淡,掃除群障見空靈。
煩囂何處可披襟,風節亭中散竹陰。地僻本無塵俗氣,夜涼先見歲寒心。風傳遠笛情何限,月轉長梢坐益深。安得題詩更明日,滿墻揮翰學來禽。
東皋種杏者,今住杏花村。收谷虎衛道,銜珠蛇報恩。窗紅開曉沴,草碧驗春溫。豈待閒舒嘯,柏湖真有孫。
一片秋波萬疊山,丹楓白草夕陽間。征鴻只解將愁去,不見孤帆送客還。
束發尚誇邁,通顯非所謀。秉衷霄漢間,落落難為儔。侵尋迨中歲,百慮紛相投。生事日以虧,窘逼內自尤。露肘方捉襟,狐死寧首丘。垂老為貧役,沖寒走道周。骨肉任睽離,鄉國阻且修。抱牘慚匪躬,溲勃幸見收。顧此猥孱資,驅策將安求。守拙亦云美,素業空千秋。
草舍茅檐障短屏,荒村事事總飄零。秋風況是愁中見,夜雨那堪客里聽。濁酒漫供勞吏醉,鄰雞頻喚仆夫醒。未明忽又驅車去,蹤跡真同泛水萍。
舊時仙侶笑相迎,王母前頭作伴行。宴罷瑤池春夢斷,何年絳節下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