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秋怨二首
秋江平,秋月明,孤舟獨夜萬里情。
萬里情,相思遠,渡秋江兮渺然,望秋月兮嬋娟。
色如練,萬里遍。
秋江平,秋月明,孤舟獨夜萬里情。
萬里情,相思遠,渡秋江兮渺然,望秋月兮嬋娟。
色如練,萬里遍。
秋天的江面平靜,秋天的月亮明亮,我獨自在孤舟上過夜,心中涌起萬里的情思。這萬里情思,帶著遙遠的相思,我渡過秋江,江水茫茫,望著那皎潔美好的秋月。月光像白色的絹帛,灑遍了萬里大地。
練:白色的絹帛,這里形容月光。
嬋娟:形容月亮姿態美好。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漂泊在外之時。在秋夜渡江,面對寧靜的江景和明月,引發了其對遠方之人的思念,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相思與孤獨之情。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秋夜江景,營造出悠遠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體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表達。
高陽門巷有人狂,金谷園林數日忙。多事正堪憐考父,不尋花去卻循墻。
舉首孤輪不似遙,尊前狂氣出云霄。常娥不惜惜丹桂,欲就高枝掛酒瓢。
嗚呼吾與汝,生世何不辰。每思十年事,雪涕時沾巾。方予第奉常,堂有未老親。當時爾父母,綠鬢猶青春。乃各不待年,拱木號蒼旻。禍予不自殞,降喪無太頻。骨肉才百指,踵作松下塵。乃今所存者,欲言鼻酸辛。我父惟我耳,爾父惟爾身。綿延僅不絕,一絲引千鈞。所以叔侄間,不啻父子真。豈不念爾孤,聚族守一貧。曰惟門戶故,戀戀官倉陳。雅欲攜爾俱,守舍無可人。向來惡少子,覆轍那可遵。應門故自佳,爾學憂荊榛。索居寡師友,則與不學均。老夫本無似,嗜書如嗜醇。少時共燈火,往往夜向晨。但患業不精,寧往父母嗔。爾今既婚冠,不與兒童鄰。一念及泉壤,于何敢因循。此身所系重,安事予諄諄。俚諺亦有之,一日計在寅。豈伊拾青紫,聲利雙朱輪。胸中無古今,幾何不凡民。嗟予父祖曾,百屈不一伸。寸累望吾輩,詩禮俱彬彬。奈何泉始流,遽以捧土湮。契闊未可期,為吐肝輪囷。幅短氣則長,此紙共書紳。
虛堂亦幽幽,藏修任昏旿。研精典籍間,俛仰見前古。君家有書香,努力期接武。不似東鄰翁,唯堪貯歌舞。
眺望云巖每惜歸,溶溶溪練照斜暉。雙鳧容與還如我,因戀滄洲更不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歸臥嘆清貧。風吹千畝迎雨嘯,鳥重一枝入酒尊。
邊頭能走馬,猿臂李將軍。射虎群胡伏,開弓絕塞聞。海山諳向背,攻守別風云。只為坑降罪,輕車未轉勛。
都君己為蒼生出,慘斷春花與秋月。天遺一叟治幽憂,萬里冥鴻托消息。潁人莫笑蟹與蝦,蕩泊煙濤為室家。天真自適更何事,亦笑乾坤生有涯。青山對我寂無語,爾瓢何乃聲如許。臨流送爾出人間,好去當筵侑歌舞。
高煙升太一,明祀達乾坤。天仗回峣闕,皇輿入應門。簪裳如霧集,車騎若云屯。兆庶皆翹首,巍巍萬乘尊。
塞雨初乾草未霜,穹廬秋色滿沙場。割鮮俎上薦黃鼠,獻獲腰間懸白狼。別部烏桓知幾族,他山稽落是何方。長云西北天如水,想見旌旗瀚海光。
返照長河急,浮云大澤空。遙憑孤閣上,俯眺萬家中。地廢悲王略,天亡惜霸功。荒墳猶亞父,涕淚盡城東。
鶴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親栽。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
秋浦行舟日欲晡,秋來到處有莼鱸。酒家鲙具如堪借,暫卸西風十幅蒲。
臣質今亡矣。悵臨岐、津橋鵑語,十年于此。冰雪交期風塵外,落落晨星而已。嘆直諒、如君能幾。千里論文書在篋,衍波箋、重注傾河淚。磨鏡具,遠難致。州賢思適兼滂喜。許肩隨、興文精本,遵王小記。手定詩文編年稿,應有珠光劍氣。在故紙、叢中飏起。莫謂校讎推絕學,是西京、悃寬劉中壘。蒿里奏,侑家祭。
雀緣底事兒童戲,蛙為何人口舌爭。待割金明一尋碧,恨無霜剪快如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