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清
丁丑戊寅歲,黃河兩度清。
但教大宋在,即是圣人生。
亙古理不泯,中天日轉明。
這番戡定后,世世永休兵。
丁丑戊寅歲,黃河兩度清。
但教大宋在,即是圣人生。
亙古理不泯,中天日轉明。
這番戡定后,世世永休兵。
丁丑年和戊寅年,黃河兩次變清。只要大宋江山永固,就意味著圣人降臨。從古至今的道理不會磨滅,如天空中的太陽會越來越明亮。這次平定禍亂之后,世世代代永遠停止戰爭。
丁丑戊寅歲:指特定的年份,丁丑、戊寅是干支紀年。
清:黃河水變清,古代認為是祥瑞之兆。
但教:只要。
圣人:這里指賢明的君主。
亙古:從古至今。
泯:磨滅。
戡定:平定。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創作于丁丑、戊寅年間,當時黃河兩次變清,在古代被視為祥瑞之兆。作者可能看到這一現象,結合當時的社會情況,期望大宋在賢明君主治理下平定禍亂,實現長久和平,于是創作此詩表達美好愿景。
這首詩主旨是祝愿大宋國運昌盛、天下太平。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它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和平穩定的期盼,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眾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竹屋清江上,風煙四五家。
水園分芰葉,鄰界認蘆花。
雨到魚翻浪,洲回鳥傍沙。
月明何處去,片片席帆斜。
求歸方有計,惜別更堪愁。
上馬江城暮,出郊山戍秋。
暗銷何限事,白盡去年頭。
莫怪頻惆悵,異鄉難再游。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云收喜氣星樓曉,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
水綠山青春日長,
政成因暇泛回塘。
初移柳岸笙歌合,
一聲畫角嚴城暮,
云雨分時滿路光。
危亭秋尚早,野思已無窮。
竹葉一尊酒,荷香四座風。
曉煙孤嶼外,歸鳥夕陽中。
漸愛湖光冷,移舟月滿空。
坐愛風塵日已西,功成得與化工齊。
巧分孤島思何遠,
那堪更到芙蓉拆,晚夕香聯桃李蹊。
寒窗危竹枕,月過半床陰。
嫩葉不歸夢,晴蟲成苦吟。
酒無通夜力,事滿五更心。
寂寞誰相似,殘燈與素琴。
花飛惜不得,年長更堪悲。
春盡有歸日,老來無去時。
風前千片雪,鏡里數莖絲。
腸斷青山暮,獨攀楊柳枝。
曉來庭戶外,草樹似依依。
一夜東風起,萬山春色歸。
冰消泉派動,日暖露珠晞。
已醞看花酒,嬌鶯莫預飛。
酒旗相望大堤頭,
堤下連檣堤上樓。
日暮行人爭渡急,
槳聲幽軋滿中流。
關河豁靜曉云開,承詔秋祠太守來。
山霽蓮花添翠黛,往歲今朝幾時事,謝君非重我非才。
文場三化魯儒生,三十余年振重名。
曾忝木雞夸羽翼,欲到龍門看風雨,關防不許暫離營。
曾傳達士心中印,額有圓珠七尺身。
掛錫十年棲蜀水,
擬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
漢之廣兮,風波四起。雖有風波,不如蹄涔之水。蹄涔之水,不為下國而傾天子。
漢之深兮,其堤莫量。雖云莫量,不如行潦之汪。行潦之汪,不為下國而溺天王。
漢之美者曰魴。吾雖饑不食其魴,恐污吾之饑腸。
羊公留宴峴山亭,
洛浦高歌五夜情。
獨向柏臺為老吏,
可憐林木響余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