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二首 其二
傳家曾受易,所得亦良深。
今古豈二道,死生惟一心。
顛風掀曠野,癡雪厄寒林。
不改隠居操,扃門自鼓琴。
傳家曾受易,所得亦良深。
今古豈二道,死生惟一心。
顛風掀曠野,癡雪厄寒林。
不改隠居操,扃門自鼓琴。
家族傳承曾研習《易經(jīng)》,從中收獲頗為深厚。古往今來道理本就相通,生死不過是秉持著同一顆心。狂風在曠野上肆虐,寒雪困住了樹林。但我不會改變隱居的操守,關(guān)上門自己鼓琴自樂。
傳家曾受易:指家族傳承學習《易經(jīng)》。易,《易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之一。
良深:非常深厚。
二道:兩種不同的道理。
顛風:狂風。
癡雪:厚雪,寒雪。厄:困住,阻礙。
隱居操:隱居的操守、志向。
扃門:關(guān)門。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個可能動蕩不安、充滿困境的社會環(huán)境。詩人或許是在面對外界的干擾和壓力時,堅守自己隱居的志向,通過這首詩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和操守。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堅守隱居操守的決心。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自然之景展現(xiàn)內(nèi)心之志。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xiàn)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春意賞不足,承夕步東園。
事表精慮遠,月中華木繁。
開襟寄清景,遐想屬空門。
安得??芳屣,看君幽徑萱。
不見朝垂露,日爍自消除。
人身亦如此,閻浮是寄居。
切莫因循過,且令三毒袪。
菩提即煩惱,盡令無有余。
璨璨盧家女,舊來名莫愁。
貪乘摘花馬,樂搒采蓮舟。
膝坐綠熊席,身披青鳳裘。
哀傷百年內(nèi),不免歸山丘。
寒山有一宅,宅中無闌隔。
六門左右通,堂中見天碧。
房房虛索索,東壁打西壁。
其中一物無,免被人來惜。
寒到燒輭火,饑來煮菜吃。
不學田舍翁,廣置牛莊宅。
盡作地獄業(yè),一入何曾極。
好好善思量,思量知軌則。
天生百尺樹,翦作長條木。
可惜棟梁材,拋之在幽谷。
年多心尚勁,日久皮漸禿。
識者取將來,猶堪柱馬屋。
教汝數(shù)般事,思量知我賢。
極貧忍賣屋,才富須買田。
空腹不得走,枕頭須莫眠。
此言期眾見,掛在日東邊。
出家要清閑,清閑即為貴。
如何塵外人,卻入塵埃里。
一向迷本心,終朝役名利。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顦顇。
況復不遂者,虛用平生志。
可憐無事人,未能笑得爾。
攜殘荒草廬,其中煙火蔚。
借問群小兒,生來凡幾日。
門外有三車,迎之不肯出。
飽食腹膨脝,個是癡頑物。
世有聰明士,勤苦探幽文。
三端自孤立,六藝越諸君。
神氣卓然異,精彩超眾群。
不識個中意,逐境亂紛紛。
我見一癡漢,仍居三兩婦。
養(yǎng)得八九兒,總是隨宜手。
丁防是新差,資財非舊有。
黃蘗作驢秋,始知苦在后。
大有饑寒客,生將獸魚殊。
長存磨石下,時哭路邊隅。
累日空思飯,經(jīng)冬不識襦。
唯赍一束草,幷帶五升麩。
自有慳惜人,我非慳惜輩。
衣單為舞穿,酒盡緣歌啐。
當取一腹飽,莫令兩腳儽。
蓬蒿鉆髑髏,此日君應(yīng)悔。
水清澄澄瑩,徹底自然見。
心中無一事,水清眾獸現(xiàn)。
心若不妄起,永劫無改變。
若能如是知,是知無背面。
別墅軍城下,閑諠未可齊。
春深花蝶夢,曉隔柳煙鞞。
韶景浮寒水,疎楊映綠堤。
沿洄看竹色,來往聽鶯啼。
久慢持生術(shù),多親種藥畦。
家貧知素行,心苦見清溪。
越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棲。
禪機空寂寞,雅趣賴招攜。
本寺重江外,游方二室西。
裴回戀知己,日夕草萋萋。
低眼鄒公妻,邯鄲杜生母。
二人同老少,一種好面首。
昨日會客場,惡衣排在后。
只為著破裙,吃他殘???。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