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歸附后不仕述懷
舟在中流進退難,發(fā)雖種種此心丹。
死為元亮終書晉,生是留侯本事韓。
貧賤不憂知有道,亂離最幸是無官。
歲寒誰似東籬菊,禁得投簪日日看。
舟在中流進退難,發(fā)雖種種此心丹。
死為元亮終書晉,生是留侯本事韓。
貧賤不憂知有道,亂離最幸是無官。
歲寒誰似東籬菊,禁得投簪日日看。
船行到河流中央,進退兩難;我雖頭發(fā)稀疏斑白,但這顆心依舊赤誠。我死后會像陶淵明始終書寫晉朝一樣,表明自己的立場;活著就如留侯張良一心輔佐韓國。我不擔憂貧賤,因為我知曉大道;在這亂世流離中,最幸運的就是沒有官位。在這歲寒時節(jié),誰能像東籬下的菊花呢,我能放下官職日日觀賞它。
中流:河流中央。
種種:頭發(fā)短少的樣子,形容衰老。
元亮:陶淵明,字元亮,他入劉宋后,仍書晉年號。
留侯:張良,曾輔佐劉邦建立漢朝,他出身韓國貴族,一心想恢復韓國。
投簪:比喻棄官。
此詩創(chuàng)作于江南歸附元朝之后。當時社會局勢發(fā)生巨大變化,許多文人面臨著是否出仕新朝的抉擇。詩人堅決不仕元朝,此詩表達了他堅守氣節(jié)、不與新朝合作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明確,表達詩人堅守氣節(jié)、不仕新朝的決心。其特點是用典貼切,情感表達直白。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特定時期文人的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
哀哀父母生我勞,生日不見徒悲號。
今年偶然夢三刀,二千石向鄱陽叨。
身雖五馬已二毛,烹羊擊鮮斫蟹螯。
殷勤為壽勞爾曹,愿爾它年著彩袍。
二親無恙年俱高,更與諸孫持壽醪。
滿堂賓客來英豪,會看醉臉如仙桃。
出郭上崔嵬,山川亦壯哉。
三芝誰采去,五老欲飛來。
懷古情無盡,思鄉(xiāng)首屢回。
論文一尊酒,天色為吾開。
流落江湖歲月侵,九重側席念公深。
漢庭寬大頒綸綍,楚閣清和幞枕衾。
大壑巨魚欣復縱,虛舟積羽可能沉。
乾坤整頓須元老,芝嶺柯山未許尋。
大似佛世界,端如玉燭時。
穆家兄弟味,楊氏子孫枝。
鄞海明瑤柱,鄱亭望秀芝。
祁寒繇政拙,去倍二誠宜。
占盡一陽月,分為六出時。
韋編照清夜,塞管落南枝。
獻中荊山玉,開成廟柱芝。
人間瑞已定,過此卻非宜。
樽前記得少陵詩,好向江頭盡醉歸。
此日風光真可惜,古來樂事巧相違。
細看八陣圖猶在,欲問三分跡已非。
惟有年年古夔國,竹枝聲里日暉暉。
明刑清詔使,行部近清明。
況有太平象,想亡愁嘆聲。
問民知疾苦,按郡戒將迎。
更向金陵看,六朝余故城。
遙自不欺室,來居無隠齋。
事君均有犯,得郡兩俱佳。
西蜀去何猛,東甌歸未諧。
清風數竿竹,時見故人懷。
蜀道青天手未摩,肩輿從此上危坡。
永城朝過路方永,多福夜眠僧不多。
岡畔泥深愁欲雨,渡頭舟小喜無波。
青山滿眼森高木,正為人稀免斧柯。
絕??笙簫斷,鄰州鼓角聞。
江淮兩岸雨,吳楚一天云。
有驛聊堪憇,無尊亦自欣。
西山逢老宿,往事說三分。
好山無數不知名,路入禪林氣更清。
巖石有時開鏡面,溪流入夜作鸞聲。
臨池墨客余風韻,拭眼高僧避寵榮。
安得清風生兩腋,紫霄峰頂望寰瀛。
今夕果何夕,章華臺畔舟。
詩成天作紙,簾卷月為鉤。
蠟炬知何喜,鄉(xiāng)心未免憂。
家書隨雁足,兩月到荊州。
楚國封疆六千里,荊門巖巒十二背。
南標銅柱北虎牙,天險城邊古西塞。
江山如故名尚存,形勢雖強國何在。
水流三峽無古今,月照孤城幾興廢。
吳蜀英雄空戰(zhàn)爭,屈宋風騷謾悲慨。
但愿時清塞不塵,樓上芳尊日相對。
不向三苗境上過,此身端怯洞庭波。
浪翁未免敖牙戲,漁父時為欵乃歌。
蟲喜年豐頻搗米,鳥憂沙漲自淘河。
可無好處如鄉(xiāng)里,橘綠橙黃恨不多。
滿目江山富一堂,公余身在水云鄉(xiāng)。
遙岑更作有無色,西子為誰濃淡粧。
荷有香能清燕寢,纓無塵可濯滄浪。
使君坐此謀何事,境靜心清百慮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