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謝虛谷 其二
窮愁幽思或成時,畦逕荒蕪失自治。
秋氣居然寒宋玉,土風猶爾操鐘儀。
安能跛鼈從天馬,正擬長松引菟絲。
啟以新篇新繩削,元和直至建安時。
窮愁幽思或成時,畦逕荒蕪失自治。
秋氣居然寒宋玉,土風猶爾操鐘儀。
安能跛鼈從天馬,正擬長松引菟絲。
啟以新篇新繩削,元和直至建安時。
窮困憂愁、深沉的思索有時在特定時刻形成,田園荒蕪失去了自我治理。秋意蕭瑟竟讓我如宋玉般感到凄涼,身處此地仍像鐘儀那樣堅守故土的風氣。怎么能讓跛鱉追隨天馬呢,我正打算像長松牽引菟絲一樣有所作為。你用新的詩篇來規范指正我,詩風可從元和時期直追建安時代。
畦逕:田園小路,這里代指田園。
寒宋玉:宋玉曾作《九辯》,有悲秋之感,“寒宋玉”指像宋玉一樣在秋景中感到凄涼。
操鐘儀:鐘儀是春秋時楚國樂官,被囚于晉仍奏楚聲,“操鐘儀”表示堅守故土文化。
跛鼈:跛足的鱉,行動遲緩。天馬:神馬,行動迅速。
菟絲:一種寄生植物,常纏繞在其他植物上。
繩削:本義是木工用繩墨斧削木材,這里指規范、指正。
元和:唐憲宗年號,當時詩歌創作繁榮。建安:東漢獻帝年號,建安時期詩歌風格慷慨悲涼。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窮愁幽思”可推測詩人當時可能處于困境,生活不如意。謝虛谷可能是詩人的友人,友人以新篇相贈,詩人便寫詩回和。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在表達自身處境的同時,展現出積極的精神追求。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使詩歌富有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詩歌交流和創作風貌。
十年不蹋慈湖路,湖水湖山總舊游。老樹尚能知客意,白鷗元不識人愁。漫需菽粟謀盤斝,盡使鋤犁化戟矛。筑得長城為屏蔽,也應飛遁住滄州。慈湖三月風物好,客子行吟遣日長。斷浦草根科斗黑,隔籬櫩下來禽香。家童解事故攜酒,野鳥辟人低度墻。今夜山中有風雨,何妨下榻贊公房。
兩岸孤蒲映綠苔,江山如畫錦屏開。千層巨浪排天涌,一葉輕舟帶月回。入眼墮云隨落鶩,愁人短笛調寒梅。難賒暮景毋虛過,待趣將來識幾回。
有物生山野,幼青老則紅。垂懸矮枝上,密葉相閉封。此非人間種,亦非墮月中。智者享其美,安復辨其宗。入口刀斫舌,喉鼻如火攻。入腹軍嘩變,鼓蕩誰能雄。此我幼所嗜,及長難重逢。棚種溫室養,鈍退如衰翁。今夕復何夕,覿此幼年朋。持嗅氣已在,況復入鍋烘。不有杯中物,暴殄此天工。醉筆為之頌,嗟無鬼神通。
江干奇石潤如玉,卓立天然一碧峰。幽竇直疑清澗落,秀巒先見翠云重。女蝸自煉功猶淺,米老相看興頗濃。再拜不妨呼小丈,日長幾案得從容。
流鶯啼綠天涯草,三月紅稀春欲暮。翩躚冶蝶如許忙,草上花間來復去。美人小立注嬌眸,生憎蝴蝶不識愁。小箑半張持欲撲,莫教飛上玉搔頭。蝶自弄情左復右,人已含顰蝶知否。為憐飛處影成雙,幾度遲遲還住手。當知云鬢麝蘭香,一樣盈盈淺淡妝。人不比花蝶應去,且隨柳絮共顛狂。
舊情唯恨長年有,有年長恨唯情舊。池柳落花飛,飛花落柳池。摘時休淚滴,滴淚休時摘。人遠逐飄云,云飄逐遠人。
殘燈隱壁秋魂苦,榕葉翻風桂花雨。誰遣衰蛩上井欄,陳根一一悲相語。崩云漏雨宵中白,皺縠窗煙鎖寒碧。銅龍咽盡東方高,浮塵穰穰城西陌。
出峽還何地,杉松郁不開。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地勝紆王事,年饑損吏才。難將憂旱意,涕泣向蒿萊。
客里相逢感慨深,劍歌時復動悲吟。清樽坐對三更月,紫塞遙馳萬里心。瀚海地荒龍駕遠,交河風急雁書沈。微臣愧乏安邊策,北望胡天淚滿襟。
閑尋黑靨貓頭筍,自把長镵雪色斤。恨我家無渭川竹,姓名不載馬遷文。
木犀開時江右李,士達劉希盂已去。容貫范規江浦未,還因有獨賞之嘆。
君家此集定不朽,前有紹興后德祐。喪亂干戈何世無,往往中間看愈丑。嗟哉祿養本人情,豈以不幸為身名。我雖異代偶同感,仰視風木空屏營。
謫官去南裔,清湘繞靈岳。晨登蒹葭岸,霜景霽紛濁。離披得幽桂,芳本欣盈握。火耕困煙燼,薪采久摧剝。道旁且不愿,岑嶺況悠邈。傾筐壅故壤,棲息期鸞鷟。路遠清涼宮,一雨悟無學。南人始珍重,微我誰先覺。芳意不可傳,丹心徒自渥。
高閣秋風樹半枯,連山更帶雨饃糊。幽人把釣空江上,縱有扁舟不受呼。
忠義分明兩出師,令人讀罷想當時。躬耕本亦巢由志,襟抱聊將管樂期。魚水一時心已合,風云八陣石難移。長星不使營前墜,禮樂重興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