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十二首 其四
東西十萬,南北八千。
纖塵不立,寸草不生。
往來無礙,妙用縱橫。
直饒親到者里,正是棄本逐末,引禍招殃。
且道如何是本,拋出輪王三寸鐵,分明遍界是刀鎗。
東西十萬,南北八千。
纖塵不立,寸草不生。
往來無礙,妙用縱橫。
直饒親到者里,正是棄本逐末,引禍招殃。
且道如何是本,拋出輪王三寸鐵,分明遍界是刀鎗。
東西距離十萬,南北距離八千。(這里)連細微的灰塵都不存在,寸草也不生長。人們往來沒有阻礙,奇妙的作用縱橫施展。就算是親身到了這里,那正是舍棄根本去追求末節,給自己招來災禍。且說什么是根本呢,拋出轉輪王的三寸鐵(兵器),明顯整個世界都是刀槍。
纖塵不立:形容極其潔凈,沒有一點灰塵,常用來比喻心境的純凈。
寸草不生:指土地貧瘠,什么植物都不生長,這里有形容一種空凈的狀態。
直饒:縱使,即使。
棄本逐末:舍棄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細枝末節。
輪王三寸鐵:轉輪王是佛教中的理想君主,“三寸鐵”一般指兵器,這里有象征佛法的力量等含義。
偈頌通常是佛教僧侶用于表達佛法見解、禪悟心得等的語句。此偈可能創作于佛教寺院修行的環境中,當時佛教思想盛行,修行者通過此類偈頌來傳達對佛法的理解和對修行者的勸誡,以引導人們正確修行,避免陷入誤區。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勸人舍棄對表象的執著,回歸事物的根本。其突出特點是通過鮮明的意象和強烈的對比來表達深刻哲理。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傳播佛法思想,引導修行者的思維和行為。
江鄉冰月與云煙,代有翛然避世賢。短楫子能乘遠興,老夫居住淀湖前。臥吹長笛魚龍起,坐掬寒泉水荇鮮。怪底連宵幽意動,夢騎黃鶴挾飛仙。
停勻明媚本天生,貼錦簪花綽約成。今日新妝除舊染,紅旗碧宇更傾城。
上公攝事,袞服斯皇。禮容濟濟,佩響鏘鏘。靈斿惚恍,嘉薦令芳。神具醉止,降福穰穰。
湖居預擬登高處,絕頂南峰定北峰。夜雨銷魂燕市酒,天風吹夢戒壇松。中年諸子看猶健,一念懷人剩未傭。長日臨流何所羨,雙魚會有尺書逢。
內樂同顏子,高樓慕隱居。紫苔沿砌合,紅糝綴條疏。謾聽平戎操,閒尋種樹書。吾曹清凈業,所好在三馀。
倬彼星象,于昭于天。維南有極,離丙之躔。既明且大,應圣乘乾。誕受景福,億萬斯年。
磨潤色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媒而黯黯,入文畝以休休。
許我重來意甚真,山林城郭路由分。十年共憶青燈舊,一日相看白發新。促席未銜杯里月,攜鐮先割隴頭云。臨流盡有西風便,杖屨終當逐后塵。
放漁舟兮湖之濱,剪荷柄兮折荷英。鴛鴦飛兮翡翠驚。張蓮葉以為蓋兮,緝藕絲以為衿。云光淡兮微煙生。對芳華兮樂難極,返予棹兮山月明。
休折山中松桂枝,溪魚亦小莫垂絲。沙田翻白收粳后,霜樹著紅嘗柿時。日落牛羊歸徑熟,天寒烏鳥向人慈。出云數里成官路,問事如何總不知。
少成憐季子,拔俗似安豐。逸氣期公干,鉤深似國風。未須輕小伎,著意要參同。聊語詩家病,塵窗研滴空。
道人泉石畔,餉我欲盤桓。見爪蒼龍古,顰眉古佛寒。家風真草草,詩句自珊珊。今夜東堂夢,云披月萬竿。
落落光陰莽莽煙,乾坤搔首幾英賢。關河聯絡秋風里,世事奔趨夕照前。海上扶搖鵬路闊,山中幽雅蕨芽鮮。悠悠吾道何終極,試向玄洲問列仙。
衣冠晨集烏衣巷,旌旆春生綠野堂。
一變朝顰夕捧風,也來增產學農工。栽成糧秣連山碧,鍛出鋼花映水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