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玉汝弟乞致仕不允
人生大節在行藏,七十歸休有舊章。
紅旆碧幢雖帝寵,紫嵩清潁是吾鄉。
老依蓮社心沖寞,夢繞榆關路杳茫。
何日安車解歸鞅,濁醪雞黍晏東崗。
人生大節在行藏,七十歸休有舊章。
紅旆碧幢雖帝寵,紫嵩清潁是吾鄉。
老依蓮社心沖寞,夢繞榆關路杳茫。
何日安車解歸鞅,濁醪雞黍晏東崗。
人生的大節在于出仕和隱退,到七十歲退休是有舊例可循的。紅色的旗幟和綠色的旌幢雖然代表著皇帝的恩寵,但紫云山和清澈的潁水才是我的故鄉。年老后寄身于蓮社內心淡泊寧靜,夢境中縈繞著榆關但路途遙遠迷茫。什么時候能乘坐安穩的車子解下韁繩歸來,在東崗用濁酒和雞肉黍飯宴請親朋。
行藏:指出仕和退隱。《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歸休:指辭官退休。
紅旆碧幢:指官員的儀仗,代表皇帝的恩寵。旆,旗幟;幢,旌幢。
紫嵩清潁:紫嵩指紫云山,清潁指潁水,代指故鄉。
蓮社:東晉時慧遠大師在廬山創立的佛教結社,這里指隱居的地方。
榆關:即山海關,這里代指邊疆。
安車: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高官告老或征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賜乘安車。
歸鞅:指駕車歸來。鞅,套在馬頸上的皮帶。
濁醪:濁酒。
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題看,是詩人回應弟弟請求退休未被允許一事而作。當時可能處于宋代,官場有一定規章制度,七十歲退休有舊例,但弟弟請求未獲批準。詩人結合自身心境,表達對歸隱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歸隱之意。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對比展現內心追求。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士大夫階層在官場與歸隱間的矛盾心態。
沮流西繞漆東經,石嘴山前九點青。二麥登場風曰燥,追涼都上富公亭。
寂寞花神立淺苔,殘妝垂淚濕紅腮。湘江正恨流春去,水鸛何須喚雨來。
疋馬來過笑且言,廉州象郡亦同還。今朝敕了明朝下,盡是君王獨斷間。衡陽深賴帝憐之,論者雖多不遠移。一日一書誰管得,人生傾倒在相知。
相去忽已遠,不知山北南。祗隨流水入,盡處是龍潭。
嘉薦有典,至誠莫騫。畫梁云亙,雕俎星連。樂器周列,禮容備宣。依稀如在,若未賓天。
飄搖輒感暮天風,淅淅零零閒落紅。歸思蒼茫連塞下,亂愁蕭瑟付樓東。蜂驚塵影投鄰巷,鴉抱春煙落故宮。正是無聊言不得,江潭又見雨空濛。
除夜圍兒女,高堂隔老親。本無經世策,空作去鄉人。勛業看吾友,蹉跎嘆此身。家山并仕路,來往自嫌頻。
麗句冥搜得,灰心大道尊。從人言澹薄,古僻是玄門。
同寮眷眷故情長,勝日名園樂未央。贈別忽驚詩滿卷,開懷莫厭酒盈觴。半篙新淥浮春舫,一片輕帆掛夕陽。歸臥篷窗成不寐,隔江燈火正昏黃。
世變其如我醉何,兒孫扶路日西斜。風吹醒處愁依舊,蕭颯乾坤菊兩家。
碧水丹山第六灣,群峰絕處見玄關。道人不管來游客,坐與白云相對閑。
尋師得道訣,輕舉厭人群。玉山候王母,珠庭謁老君。煎為返魂藥,刻作長生文。飛策乘流電,凋軒曳彩云。玄洲望不極,赤野眺無垠。金樓旦?嵼,玉樹曉氛氳。擁琴遙可聽,吹笙遠詎聞。不覺蜉蝣子,生死何紛紛。
少年作客金陵游,曾向秦淮夜泊舟。舟中明月窺人入,沙際寒煙貼水浮。此時孤坐心悽惻,對月思家眠未得。登岸敲開賣酒家,沽取一樽看月色。于今華發住神京,卻來此處餞君行。清光見我還依舊,別思緣君倍感情。人生后期那可卜,且對姮娥勸醽醁。莫辭盡醉唱陽關,休聽隔江商女曲。
何事深垂。芳徑外,隨意舞絮橫飛。舊游無據,新燕慣把人欺。遮盡花痕君不覺,黃昏隱約護燈兒。慢招攜。脫巾挽髻,呼博彈棋。卻疑頻頻欲卷,任畫樓雨隔,半桁凄迷。夜來酒倦,消受幾縷香絲。庾郎風味似減,漫輕搭、銀鉤系翠思。湘人遠,念夜深夢返,帶月掀時。
元洞無由叩邈師,病梨樹下照鄰詞。我來要拭看山目,雙石盆留洗藥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