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武夷山
萬疊層巒接遠空,瑞云晴靄氣溶溶。
高于太華五千仞,秀出巫陽十二峰。
蕙帳曉寒飛鶴怨,桃源春盡落花秾。
鸞凰一嘯最深處,仙客樓臺有幾重。
萬疊層巒接遠空,瑞云晴靄氣溶溶。
高于太華五千仞,秀出巫陽十二峰。
蕙帳曉寒飛鶴怨,桃源春盡落花秾。
鸞凰一嘯最深處,仙客樓臺有幾重。
層層疊疊的山巒連綿不絕,與遠處的天空相接,吉祥的云朵和晴朗的霧氣交融在一起,彌漫流動。武夷山比太華山還要高出五千仞,其秀麗超過巫陽的十二峰。蕙帳在清晨的寒意中,飛鶴仿佛在哀怨;桃源春天過去,落花繁茂。鸞凰在最幽深的地方長鳴一聲,仙人居住的樓臺不知有多少層。
萬疊層巒:形容山巒層層疊疊。
瑞云晴靄:吉祥的云朵和晴朗的霧氣。溶溶:彌漫、流動的樣子。
太華:即西岳華山。仞:古代長度單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巫陽十二峰:指巫峽十二峰。
蕙帳:用蕙草編織的帳子,常指隱士的居處。
桃源:指桃花源,代指美好的地方。秾:花木繁盛。
鸞凰:傳說中的神鳥。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游覽武夷山時,被其壯麗景色所震撼,從而創作此詩來表達對武夷山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武夷山的壯美秀麗,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多種表現手法描繪景色,語言優美。在文學上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描繪能力。
又掛孤帆去。甚東西,綠萍吹轉,碧天云暮。四坐哀思間豪竹,昨夜星辰方聚。有幾輩新知俊侶。共倒深杯香滿滿,算凄涼,別淚都如許。所不得,鷓鴣語。出門都是天涯路。嘆年華,飄零書劍,風塵辛苦。談月昏花迷雁影,獨向荒洲凝佇。可憶我,酒醒何處。識字早知憂患始,應折磨,多少天分付。此中意,幾時悟。
金蓮川上富秋光,的皪花枝不著房。只合潘妃微步□,凌波羅襪寄芬芳。
到天亭下開春曉,叢摺萬峰螺髻青。瘦策緣云上峰頂,為誰妝點夕陽屏。
君且歸休我欲眠,人言此語出天然。醉中對客眠何害,須信陶潛未若賢。
五月大江滿,白波如白云。看山重約客,載酒試從君。竹所宜頻掃,桃源或未聞。龍蛇今已遠,麋鹿任為群。
我愛凝云好,朝昏境不同。金芽養靈谷,鐵網起晴空。月色古今正,潮痕子午中。點頭那有意,吾欲問生公。
并轡中巖寺,芳樽一破愁。更寒譚袞袞,云曉玉浮浮。會有相從樂,還如此地不。合離真有數,那敢作人謀。
蘭槳搖搖下急灘,滿天風雪正漫漫。莫嫌野店村醪薄,消盡深溪一夜寒。
華蓋殿中陳讜論,奉天門外拜新除。九重霄漢求言日,一道風霜接節初。海岱人看驄馬客,魯鄒家誦蠹魚書。高才況是成均彥,不愧菁莪化雨濡。
旦辭文明門,回首望宮闕。長云擁蓬萊,煙霧中滃郁。相去不崇朝,杳若隔溟渤。扁舟指吳云,離夢縈燕月。雖懷歸鄉歡,復愴知己別。裁詩寄悠悠,感念深至骨。
日晷于東馳,羈人復北征。鼓舠下荊溪,言訪張道陵。緣薄扼事艱,意短回修程。稠年戒襟素,履茲荒志誠。坐令紫霞居,遠隔于青冥。所賴滆湖好,煙景疏天聲。躞蹀騁瞻眺,稍慰滄洲情。青鏡不肯私,金精幾時營。寓形若流電,空懷紫金經。
交歡鄰國獨推誠,不顧流言斷必行。直欲生靈躋壽域,聊將干舞解平城。坐扶國祚齊箕翼,立挽天河洗甲兵。和議一成夷夏福,蒼生擊壤詠升平。
天臺一萬八千丈,玉立人間第一流。士要著書歸亦樂,道堪傳世外何求。能令不作三公耳,且共相看一笑休。渺渺層云雙目短,幾時歸雁落滄洲。
西郭復東園,尋芳結伴少。何處不感懷,春風幾黃鳥。
天陰連日不成雨,古寺無人鳥雀喧。立盡黃昏門半掩,縮肩裹被作猿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