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縣署巖老亭
手持養性書,此地學耕漁。
身似龍蛇蟄,情忘木石居。
地迷成遠復,政靜得中虛。
何必求深隠,幽蒙即所廬。
手持養性書,此地學耕漁。
身似龍蛇蟄,情忘木石居。
地迷成遠復,政靜得中虛。
何必求深隠,幽蒙即所廬。
手持著修養心性的書籍,在這地方學習耕種與捕魚。身軀好似龍蛇蟄伏,忘卻情感居于如木石般的居所。地方偏僻讓人迷失方向,往返路途遙遠,政務清閑內心得以空靈。何必去追求深山隱居,這幽靜之地就是我的廬舍。
養性書:修養心性的書籍。
蟄: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中虛:內心空靈。
深隠:即“深隱”,隱居到偏遠之地。
幽蒙:幽靜之地。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任職仙居縣時。當時政務相對清閑,詩人在縣衙附近的巖老亭,遠離塵世紛擾,有了更多時間和心境去修養身心,從而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生活狀態和內心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安于政務清閑、修身養性的生活,不刻意追求隱居。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和生活態度。
早依圜悟,晚住林泉。無門雪屈,遍界聲冤。對天子廓摩醯首羅眼,提楊岐金圈栗棘蓬禪。神仙秘訣,父子不傳。平地放開縛虎手,等閑迸出攔胸拳。
楊州煙月老江干,楚客年年苜蓿寒。頭白游梁今已倦,賦成那得寄君看。
市囂初不染,郊意已全幽。霜葉閒隨野,殘荷力度秋。開云亭勢出,得水島煙浮。載酒園何處,清樽此地酬。主意初筵秩,幽人不速來。方塘低照拂,庭樹晚風開。宿鳥窺樽起,游魚聽樂猜。夕陽難遣興,秋夜尚悠哉。
北渡桑乾冰欲結,心畏穹廬三尺雪。南渡桑乾風始和,冰開易水應生波。穹廬雪落我未到,到時堅白如磐陀。會同出入凡十日,腥膻酸薄不可食。羊脩乳粥差便人,風隧沙場不宜客。相攜走馬渡桑乾,旌旆一返無由還。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乾上,欲話白溝一惆悵。
山根竹雞啼向晨,催客遠夢辭風塵。柔桑翳村出朝日,春水對戶思幽人。山川西來忽平曠,錦石都隨亂流漾。三家飛雨屋上鳴,四月桃花谷邊放。
今代長沙帥,當年漢李膺。登門故未易,為御亦堪矜。嗜好雖章句,經營在斗升。青衫舊藍縷,白發近鬅鬙。
雪笠煙蓑憶釣磯,此間七十二泉飛。溪山大好縈鄉思,不為莼鱸也合歸。
懶薄羈魂不耐刓,倩誰為解百連環。十年草閣傷孤寄,一夕風濤徹九關。流月照,別人還,憑將燕子報東山。酒醒荔渚珠船上,領得南荒幾日閑。
地偏人跡少,亭子面山開。最是秋檐外,閒云去復來。
風和煦兮水容與。偕童冠兮行蘧蘧。萬物得所兮吾亦樂吾初。
吟嘯晚,天半彩橋橫。影帶斷霞歸水浦,氣含殘雨過江城。雌霓喚分明。
歌舞教成王謝宅,百年華屋幾人居。豈無藤葛垂陰地,女轉繅車兒讀書。
御史再乘驄,忠言沃帝聰。處心平似水,疾惡迅如風。遇合嗟何晚,論思信有功。惜哉辛佐治,竟不到三公。三仕入儲闈,堂堂夾日飛。初同四皓起,終作二疏歸。冰玉清班近,衣冠盛事稀。間居忽仙去,西望是邪非。東甬與賓興,文闈賴主盟。菲葑無下體,衣缽有門生。劍佩今何處,樽罍空復情。自慚無報所,老淚為君傾。
山川盤地軸,草木亦多宜。舊塞黃榆樹,官山紫樺皮。桃花水似錦,香蓼菜如絲。誰道窮邊外,年年春到遲。
萱闈日日盻歸槎,臘鼓聲中未到家。曾約秋窗評菊譜,翻勞煙驛剪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