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彥猷在華亭賦十題依韻 秦始皇馳道
秦王騁奇觀,不憚阻且修。
萬里走轍跡,八荒開囿游。
勞歌久已息,遺筑今尚留。
千載威神盡,驪山空古丘。
秦王騁奇觀,不憚阻且修。
萬里走轍跡,八荒開囿游。
勞歌久已息,遺筑今尚留。
千載威神盡,驪山空古丘。
秦王為了追求奇偉壯觀的景象,不怕道路險阻且漫長。他的車轍在萬里土地上延伸,在八方荒遠之地開辟出游獵的場所。辛苦勞作的歌謠早已停止,當年遺留的建筑如今還留存著。千年過去,他的威嚴和神氣都已消逝,驪山只剩下一座古老的山丘。
騁:追求,放任。
憚:害怕。
阻且修:道路艱險又漫長。
八荒:八方荒遠之地。
囿:古代帝王養禽獸的園林。
勞歌:勞作時唱的歌。
遺筑:遺留的建筑。
威神:威嚴和神氣。
驪山:在今陜西臨潼東南,秦始皇葬于此。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是在游覽秦始皇馳道遺跡時有感而發。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巡游等目的修筑馳道,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詩人身處歷史遺跡前,面對歷史的滄桑巨變,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秦始皇馳道遺跡感慨歷史興衰。其特點是借古諷今,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描述,批判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在文學史上,這類詠史題材詩歌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內容和思想深度。
文章天下稱公器,詩在文章更不疎。
到性始知真氣味,入神方見妙功夫。
閑將歲月觀消長,靜把乾坤照有無。
辭比離騷更溫潤,離騷其柰少寬舒。
晚步上陽堤,手攜筇竹枝。
靜隨芳草去,閑逐野云歸。
月出松梢處,風來蘋末時。
林間此光景,能有幾人知。
生為男子偶昌辰,安樂窩中富貴身。
大字寫詩夸壯健,小杯飲酒惜輕醇。
山川澄凈初經雨,草木暄妍正遇春。
造化功夫精妙處,都宜分付與閑人。
浮生曉露邊,且喜又添年。
動悔須有悔,求全未必全。
處人心上事,道物性中言。
寰宇雖然廣,其誰曰不然。
蛺蝶遶寒菊,蟋蟀鳴空階。
門前有犬臥,盡日無客來。
清波靜中流,白云閑處堆。
何以發天和,時飲酒一杯。
八載相逢恨未平,如何別酒又還傾。
雖慙坦率珠多颣,卻識清和玉有聲。
處世當為天下士,賞花須是洛陽城。
也知今古真男子,造化功夫不易生。
見風而靡者草也,見霜而殞者亦草也。
見風而鳴者松也,見霜而凌者亦松也。
見風而靡,見霜而傷。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年年當此際,酒病掩柴扉。
早是人多感,那堪春又歸。
花殘蝴蝶亂,晝永子規啼。
安得如前日,和風初扇微。
耳目聰明男子身,洪鈞賦與不為貧。
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躡天根豈識人。
干遇巽時觀月窟,地逢雷處看天根。
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
莫將真氣助憂傷,憤死英豪世更長。
陌上雖多馬跳躍,天邊亦有鳳翺翔。
三千賓客磨圭角,百二山河擁劍铓。
等是一場春夢過,自余惡足自悲涼。
世上偷閑始得閑,我生長在不忙間。
光陰有限同歸老,風月無涯可慰顏。
坐臥遶身唯水竹,登臨滿目但云山。
醉眠只就花陰下,轉破花陰夢始還。
請將調鼎問于君,調鼎功夫敢預聞。
只有鹽梅難盡善,豈無姜桂助為辛。
和羹必欲須求美,眾口如何便得均。
慎勿輕言天下事,伊周殊不是庸人。
天告自丁寧,人多不肯聽。
四時皆有景,萬物豈無情。
禍福眼前事,是非身后名。
誰能事閑氣,浪與世人爭。
時去三王,事歸五霸。
七雄既爭,四子乃詫。
孟嘗居先,信陵居亞。
平原居中,春申居下。
初晴僧閣一憑欄,風物凄涼八月間。
欲盡上層嘗腳力,更于高處看人寰。
秋深天氣隨宜好,老后心懷只愛閑。
為報遠山休斂黛,這般情意久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