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琨
中原蕩分崩,
壯哉劉越石。
連蹤起幽并,
只手扶晉室。
福華天意乘,
匹?生鬼蜮。
公死百世名,
天下分南北。
中原蕩分崩,
壯哉劉越石。
連蹤起幽并,
只手扶晉室。
福華天意乘,
匹?生鬼蜮。
公死百世名,
天下分南北。
中原大地動蕩分裂,劉越石(劉琨)真是豪壯!他在幽州、并州接連起兵,獨自支撐晉朝王室。好運憑借天意而來,卻遭遇奸佞如鬼蜮般陷害。您雖身死卻留下百世英名,天下從此分裂為南北。
劉越石:劉琨(271-318),字越石,西晉末年將領、文學家,以抗胡保晉聞名。
幽并:幽州(今河北北部)、并州(今山西一帶),劉琨曾先后任并州刺史、都督并冀幽三州諸軍事。
匹?(pī dī):指段匹磾,東晉初年鮮卑族首領,曾與劉琨結盟抗胡,后因猜忌殺害劉琨。此處“鬼蜮”比喻陰險小人。
分南北:指劉琨死后,晉室南渡建立東晉,北方陷入少數民族割據,形成南北分裂格局。
此詩當為后人追詠西晉末將領劉琨所作。劉琨在八王之亂后北方淪陷、晉室危亡之際,于幽并二州招撫流亡、聯合鮮卑抗胡,孤軍支撐晉室十余年(307-318)。后因盟友段匹磾猜忌遇害,其死后兩年(317年)晉室南渡,北方陷入分裂。詩中既肯定其功績,亦暗合晉室南遷、南北分裂的歷史節點。
全詩以簡練筆觸勾勒劉琨扶危濟困的英雄形象,既贊頌其“只手扶晉室”的忠勇,又以“匹?生鬼蜮”“天下分南北”點出其悲劇與時代局限,是一首兼具歷史紀實與情感深度的詠史佳作。
篷窗雨來聲滴點。惹起情無限。春風楊柳枝,流水桃花片。我思美人南浦遠。
悵人生、百年如寄,虛舟滄海難艤。是非榮辱云千變,光景算能消幾。塵世里。恥婢膝奴顏,不覺長欷矣。憑誰薦起。望幾處侯門,要開懷抱,將進又還止。凝眸處,往往修程萬里。飛黃跛鱉相比。酣歌點檢平生事,惟恐老之將至。鐺有耳。況識字能言,莫負天公意。文章信美。既不用毛錐,寸長無有,尋我泮池水。
鴛鴦在芳洲,飲啄長相顧。雌留楚水湄,雄飛秦苑樹。娟娟誰家女,嫁作秋胡婦。合婚才五日,夫婿離家去。五見櫻桃花,思君在何處。膏沐難為容,中閨守貞素。春日載遲遲,采桑陌中路。忽逢馬上郎,持金前致語。正色不可干,攀條衣濕露。采采未盈筐,蠶饑那可住。忽聞夫遠歸,歸見相驚顧。乃是遺金者,升坐向姑訴。妾心皎如日,夫意輕如羽。鳥猶有儔匹,人豈無思慮。中流忽自沈,大節久彌著。
馬上重看尖帽山,山頭無數白云間。漢家天子真龍種,抔土長陵為設關。
龍沙季子在原樂,不肯附書黃耳來。滕王閣上覓佳句,鐵柱觀頭行幾回。
金鴨香殘酒半醒,夜深寒月過西欞。可憐心事無人識,詩眼與燈相對青。
三尺杖頭閒一把,興亡隨分百馀年。我來但愛松風好,覓得僧窗一覺眠。
雪馀寒退。唯有青松在。春不加榮寒不悴。用舍如公都耐。流肪磊硌龜蛇。會留紅日西斜。欲助我公壽骨,蟠桃等見開花。
萬山簇如螺,離披著濃黛。勢亦自雄奇,朝昏變千態。附庸蔚大邦,無名亦何害。未容培塿驕,不與滄桑蛻。求名乃亡名,敢持君子戒。
嗟我與君相會少,半生識面不知心。如今握手俱頭白,避暑攜書共竹陰。長為人材論棄置,肯從幕府坐侵尋。重聞臺省須佳士,且寄匡山大雅音。
篷窗雨聲紛復整。飄忽全無定。頻添霜雪髭,漸減風云興。病來瘦容羞對影。
進退能無據,危疑有至難。本非孤注擲,俄已眾盟寒。狂猘音何擇,黃駘罪可寬。百年蒙帝澤,一代愧儒冠。
壯歲分攜,凝望眼、略無虛日。嗟我輩、江南江北。為誰形役。自愧散材非管鮑,遙憐老友真元白。況文章之外有良能,安民策。談笑興,浮云隔。離別恨,流年逼。試賡歌雅韻,不論呼吸。百粵溪山應好在,半生萍梗無終畢。流行坎止任天公,吾難必。
渭北一相逢,停鞭駐玉驄。問君家何處,云在洛城東。離家今幾載,歲月如轉蓬。話舊各傾倒,相看如夢中。解貂秦樓里,盡醉酬知己。秦女揚清歌,霏霏啟玉齒。兩臉桃花紅,翠袖舞東風。斜暉轉楊柳,新月上梧桐。此會良可樂,傾壺思再酌。昨日見花開,今晨惜花落。流景不再來,別離恨難裁。人生會面少,且覆手中杯。明朝又分首,上馬東西去。遙望秦關云,高連渭城樹。
倦聽戍鼓擊銅龍,臥待當軒葉底風。暝鳥忽穿明月去,直疑便面寫歸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