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鏡齋徐相士
鄒忌不如徐公美,引鏡自窺得真是。
門下食客才有求,昏昏便與妻妾比。
徐家耳孫卻不然,自名一鏡京師市。
世人無用看青銅,此君雙眼明秋水。
君以無求游公卿,勿令此鏡生瑕滓。
碟子大面何難知,從今光照二百里。
鄒忌不如徐公美,引鏡自窺得真是。
門下食客才有求,昏昏便與妻妾比。
徐家耳孫卻不然,自名一鏡京師市。
世人無用看青銅,此君雙眼明秋水。
君以無求游公卿,勿令此鏡生瑕滓。
碟子大面何難知,從今光照二百里。
鄒忌知道自己不如徐公俊美,拿起鏡子自照才得到真實情況。門下食客一旦有所求,就糊涂地將他與妻妾的夸贊相比。徐家的后代卻不同,在京城自稱‘一鏡’以相面為業。世人無需依賴青銅鏡,徐公雙眼明澈如秋水。您以無求之心結交公卿,切勿讓這面‘鏡’染上瑕疵。看人臉龐大小本不難,從今您的聲名將遠播二百里。
鄒忌:戰國齊臣,以善諫著稱,《戰國策·齊策一》載其‘窺鏡自視’典故。
耳孫:遠代子孫,泛指后代。
青銅:古代用青銅鑄造的鏡子,此處指傳統銅鏡。
瑕滓:玉上的斑點,比喻污點、缺陷。
碟子大面:形容人臉大小如碟,代指人的面容。
此詩為贈給京師相士徐氏(號鏡齋)之作。創作背景或為詩人與徐相士交往時,見其以‘無求’之心行相面之業,不似世俗相士阿諛奉承,故以‘鏡’喻其明澈,賦詩贊揚其品格。
全詩借鄒忌典故起興,對比世俗‘有求’之輩與徐相士‘無求’之品,以‘鏡’為核心意象,突出其明辨是非的特質。語言質樸而意蘊深刻,是一首贊美正直之士的贈別佳作。
琵琶峰下夕陽明,粉堞逶迤見楚城。兩岸白煙飛不起,一天寒雪落無聲。樵童尚憶歌萍實,漁夫猶悲道屈平。多少旅懷開未得,豈堪還聽古人情。
紅梅高賞趁春晴,不記年華幾甲庚。花酒一時雙遣至,卻愁不似對梅清。
詩成手八叉,僧意欲籠紗。不敢輕枯樹,春來不放花。
相過來海國,惜別重羅筵。燈影三更月,刀頭萬里天。云牽歸越夢,潮帶入婁船。雅度傳安石,疏慵愧謝玄。
舟穿巖洞出,石乳滴人寒。袖濕千峰翠,顏分萬葉丹。煙深山影少,風亂水聲難。一樹幽蘭草,青青盡日看。
玄化浩無極,豈為萬物私。燕坐觀物化,榮悴故有時。春林著寒葩,猶記去年枝。日暮還復殞,委運不可羈。天機自高下,時命非所知。變化紛萬感,逝者長如斯。誰能渺獨立,終古以為期。大鈞播萬物,靜觀自森著。倏見朝華榮,夕隕亦何遽。升沈信天機,高下兩無據。世眼空紛籍,往事逐飛絮。今年花上枝,去年花落處。開落無常期,年來復年去。
閨中自昔論紅線,俠氣縱橫頻掣電。來作處女君未知,去矣脫兔容誰見。世上徒夸屋是金,明珠換骨不換心。一自臨邛罷綠綺,只今千載無知音。
高懸片石萬山中,一扣一鳴空合空。剩有馀音風過耳,泠泠飛出老龍宮。
荷角櫻唇兩點朱,小舟撐遠且為廬。藕花深處輕輕問,腕底情絲早系無。
小徑通沙穩,清溪帶樹深。岸危低白屋,云近沒青岑。灑落高秋氣,飛騰志士心。云臺與麟閣,莫遣二毛侵。
荏苒凋雙鬢,蕭條嘆四松。虬枝虛夜月,鸞影亂幽蹤。骨任狂鋒剖,青憐故友濃。都知多勁節,不道更猶龍!
此時游客正天涯,此際離腸忽憶家。聽絕啼鶯嬌映綠,愁看飛鶩齊落霞。閩天杳杳接江路,酒罷送君從此去。想得遙窺荔子丹,尚疑題葉銷魂處。
三清未可覿,一氣且空存。所愿回光景,拯難拔危魂。若蒙丸丹贈,豈懼六龍奔。
風濤日月失光輝,獨有綱常耀四圍。父化杜鵑三月去,女成精衛一雙飛。冰壺影共群妃泣,環佩魂隨太后歸。五百年來愁未散,荒祠為汝薦山薇。
驅車前后出金臺,天末萍蹤并儻來。官冷未應徒伏枕,公馀差可慰銜杯。亭因好事相攜酒,我亦懷人姑酌罍。莫怪詩情太寥寂,苦無頭上雨云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