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廟歌辭:梁郊祀樂章:慶肅
籩豆簠簋,黍稷非馨。
懿茲彝器,厥德惟明。
金石匏革,以和以平。
繇此無體,期乎永寧。
籩豆簠簋,黍稷非馨。
懿茲彝器,厥德惟明。
金石匏革,以和以平。
繇此無體,期乎永寧。
祭祀用的各種禮器和谷物祭品,并非因其本身芳香。這些美好的禮器,象征著品德的光明。各種樂器演奏,聲音和諧平穩。由此國家沒有災難,期望永遠安寧。
籩(biān)豆簠(fǔ)簋(guǐ):都是古代祭祀和宴饗時盛食物的器具。
黍稷:泛指五谷,這里指祭祀用的谷物。非馨:不是因為它們的香氣。
懿:美好。彝器:古代青銅器中禮器的通稱。
厥德:其德,指祭祀者的品德。
金石匏革:泛指各種樂器。金指鐘,石指磬,匏指笙,革指鼓。
繇(yóu):通“由”,從,自。無體:沒有災害。
期:期望。永寧:永遠安寧。
此詩為梁代郊祀樂章。郊祀是古代在郊外祭祀天地的重大典禮,梁代統治者舉行郊祀活動,以祈求神靈庇佑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首詩就是在這樣的祭祀儀式上演唱,體現了當時的宗教信仰和政治需求。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祭祀中品德的重要性,以及對國家安寧的祈愿。它具有濃厚的宗教和政治色彩,是梁代郊祀文化的體現,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的祭祀文學風格和社會思想。
萬里風帆水著天,麝煤鼠尾過年年。滄江靜夜虹貫月,定是米家書畫船。
離人夜月俱無恙。驚心兒哭如驪唱。山色送行兵。長空秋氣橫。自慚千日暇。肯被詩書化。拍手忌言他。傷時徒奈何。
丹楓下。瀟湘夜。橫披省見王維畫。畫無聲。慘經營。何如幻我,清寒此道行。馬頭風急催行色。疑是山靈嫌俗客。釣魚磯。綠蓑衣。有人坐弄,滄浪猶未歸。
冰至人猶玩,波頹力不支。搖搖路旁梗,炯炯日中葵。學道長身健,憂時兩鬢絲。竟搖天老眼,畀以寧馨兒。
上公王者后,宗子圣人孫。世接神明盛,身持德教尊。尼山培道脈,洙水浚文源。君子多仁壽,弦歌不可諼。
江東烽火已難知,亂后那堪更別離。縱有鄉書傳驛使,開緘不省是何時。
日照千門萬戶開,參差樓觀出飛臺。地靈長看紅云繞,天近時迎翠輦來。絕好西山如華岳,何須東海覓蓬萊。微臣幾度陪游豫,欲繼卷阿愧乏才。
一曲滄浪水,盈盈片月光。湖邊香不散,玉女試霓裳。
峽中奇勝擬蓬萊,想是當年欲建臺。天恐此方窮土木,故令神物特飛來。
菰城城畔碧氤氳,書著名山海內聞。臺上劍懸天目月,枕邊帆帶具區云。星回寶塔雙標立,地坼銀河二水分。夜有青藜傳太乙,時來高策重河汾。為霖尚想蟠龍氣,澤霧終多隱豹文。太守風流馀勝跡,上公勛業耀蒼旻。蓬萊近接夔龍會,松桂遙拋鹿豕群。未論東山起安石,且圖麟閣答明君。
昔年少小耽嬉游,家君攜我游岡州。岡州風景最奇勝,使我因之成久留。潯洋風高高百丈,群英拉我緣蘿上。澄溪宛在金山陽,幾欲尋幽不成往。歸來城市惟夢思,寸心長掛金山涯。髫年之好別來久,至今郁郁嗟睽違。當時故舊多如雨,最愛澄溪李夫子。論交于我獨忘年,況與家君素知己。聞君清隱澄溪頭,虛檐曲檻臨清流。當門一鏡湛虛碧,清波不動長悠悠。興來俯視真奇絕,云影天光共浮沒。人間萬類莫逃形,波底魚龍見活潑。東風二月春正晴,繞堤碧柳啼金鶯。閑同詩客覓佳句,更與漁人歌濯纓。濯纓歌聲齊欸乃,萬里乾坤一顧盻。甕里香醪不用沽,溪頭鮮鯉何須買。臨溪膾鮮鯉,好友頻相留。百年自得個中樂,一生不識人間憂。予愛李翁賢,復愛澄溪好。人生此樂真難逢,何須更覓蓬萊島。譚君重姻義,索作澄溪詩。幾回揮翰不敢賦,我才蹇劣將何為。共期泛扁舟,直抵金山曲。煩報澄溪清隱翁,早為開軒掃書屋。
昔余客武昌,詣臺受束約。夫君實同好,居體意相托。天然圭璋器,何必問雕琢。乘時佐銓府,和光聊畫諾。循吏乃其余,映照亦不薄。
儒宮無一畝,宦薄易為家。地入黃啚僻,門依紫陌斜。微吟對秋草,閒步拂檐花。未就登樓賦,端居念歲華。
苦竹驚看幾筍抽,滿前生意不曾休。信知一部羲爻易,底用尋行數墨求。
陳國鄭東門,古今共所知。長袖暫徘徊,駟馬停路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