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其二
大陸登三閣,源明出一麾。
臨軒親策后,上冢過家時。
秋色吳山外,春風漳水涯。
斯文交獨厚,羌賦送行詩。
大陸登三閣,源明出一麾。
臨軒親策后,上冢過家時。
秋色吳山外,春風漳水涯。
斯文交獨厚,羌賦送行詩。
大陸晉升三閣要職,源明奉命出守地方。皇帝親自策問之后,你歸家掃墓省親時。吳山外秋色正濃,漳水畔春風輕拂。我們相交情誼深厚,故寫此詩為你送行。
三閣:宋代龍圖、天章、寶文等閣的合稱,為收藏御制文獻的機構,設學士等職,此處指高位。
出一麾(huī):指被任命為州郡長官,典出《梁書》,原指州郡長官的儀仗,后代指出任地方官。
臨軒親策:皇帝親自在殿前平臺策問臣下,多為選拔或考察人才的儀式。
上冢(zhǒng):掃墓,指歸鄉祭拜祖先。
吳山:泛指吳地(今江浙一帶)的山。
漳水:水名,具體所指需結合友人赴任地,此處代指旅途或任所的水域。
斯文:指文人,此處指作者與源明的交游。
羌(qiāng):發語詞,無實義,起加強語氣作用。
此詩為作者送友人源明外任時所作,標題“又 其二”表明是組詩中的第二首。創作背景當在源明受皇帝策問、歸鄉省親后赴任之際,反映二人交誼深厚,故以詩寄情。
詩通過敘寫友人晉升外任、歸鄉省親的經歷及途中景色,表達祝賀與惜別之情。對仗工整,用典自然,語言簡潔典雅,情感真摯,是宋代送別詩中樸素而動人的作品。
扁舟行盡山陰道,曲曲青山抱。幾重云樹幾村莊,但見汀洲無數、入斜陽。松杉遮斷來時路,舟載濃陰渡。湖山晴綠滿年年,知否落花芳草、怨江南。
小軒架寒溜,激激鳴水蒼。老僧不靳惜,借與一榻涼。枕流暫憩息,清飆襲衣裳。蟬聲亦多思,牽引晝夢長。俗慮頓消處,栩栩無何鄉。翻嫌市廛中,吏隱殊相妨。未賦淵明歸,祗益袁君狂。平生不勇決,戀戀粟一囊。何如水西頭,飛云共徜徉。日尋方外游,煮茗燒妙香。此致渺未遂,嘯歌空自傷。坐待山月明,拿舟泛滄浪。
攜手常苦難,傾蓋不易得。今宵四面坐,明日異鄉客。秋風楚懷悲,出處各努力。
赤地驕陽草不生,河潭霹靂懶龍驚。彎弓后羿非夸父,莫放青天十日行。
十五游方今五十,每嫌屈蠖苦求伸。許由不肯為天子,文叔猶能念故人。幾處池塘初解凍,一時桃杏又爭春。五湖煙景雖然好,萱砌難忘白發親。
右客到茆茨,窗垂喜母絲。凍醪開甕早,生菜上盤遲。代食嗟無日,躬耕幸有師。蕭疏一叢菊,寒賴故人知。軒車勞長者,不敢閉門深。父子龐公業,妻孥靖節心。雪寒花更細,云暖葉多陰。稍待松間月,娛君有寒琴。
三不堪,坐痹不得搖。湯沐乏薰濯,蟣虱喜爬搔。俯惕板在手,回慚綬結腰。
愁搴木末吊沈湘,萬古江流怨與長。何似霜花識幽意,年年秋晚為舒芳。
朝出西郊門,暮宿維摩室。矯步抗危磴,延心仰圓極。靈津濯芳襟,幽岫啟慧曰。學道安四禪,為儒恧三立。玄鬢倏已華,逝波匪爾及。落蘤滿嘉林,樛樹羅瓊實。顧得素心人,棲峙凝靜嘿。暫爾縳塵纓,終當荷蓑笠。
不料黃巾賊,翻多白發翁。探丸千嶺合,制梃萬夫同。逐客猶投北,狂瀾孰障東。撫膺空自負,潦倒愧英雄。
京城只苦居無竹。累累棗子垂檐綠。侵曉露蟬鳴。故園同此聲。墻頭遲日影。真比南方水。時有藕風涼。偏無荔子香。蟬聲莫更鳴高樹。鄉關南望知何處。翠竹舞修墻。風多長日涼。書來良慰我。報道紅薇好。往歲惱無花。今年開最佳。家書來報園林好。金錢蒲并龍須草。不減去年青。流芬階與庭。又云蘭暢茂。晨露花娟秀。憶我在家時。宵將豆水澆。
巖石可自礪,試觀神已疲。蕩胸生磊磈,亂眼幻神奇。鳥星來作篆,木客上題詩。不是飛空侶,人間那得知。
五經從橫。周宣光。
江邊逐客楚宗卿,諫數君疏命自輕。可信后儒慚往哲,輒將強聒議更生。若將初節訂賢愚,圣哲功名古亦無。一代儒宗憂國意,當年幾落偽金誅。
愁懷聊藉酒驅除,潦倒翻成一笑娛。正惜年光蛇赴壑,漸看春思燕將雛。山中猿鶴非無意,夢里熊羆會有符。自恨一身遭兩誤,聰明何必勝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