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金粟洞
天風吹絕頂,小立思生豪。
遙海望無際,眾風疑避髙。
龍留神骨去,犀斂夜光韜。
惟愛瑤池水,尋云學種桃。
天風吹絕頂,小立思生豪。
遙海望無際,眾風疑避髙。
龍留神骨去,犀斂夜光韜。
惟愛瑤池水,尋云學種桃。
天風在山頂上勁吹,我短暫佇立,豪情油然而生。遠望大海無邊無際,各種風仿佛都避開了這高絕之境。傳說中的神龍留下神異骨跡后離去,犀牛也收斂了夜光不再顯露。我只愛這如瑤池般清冽的泉水,愿追尋云氣去學習仙人種桃的技藝。
絕頂:山的最高點,這里指金粟洞所在的高峰。
小立:短暫站立。
眾風疑避高:風似乎因畏懼而避開高處,形容山高風勁。
龍留:傳說中神龍留下蹤跡,神骨指其神奇的骨跡。
犀斂夜光韜:犀牛收斂了夜間發光的特性(傳說犀角有夜光),韜意為隱藏。
瑤池:神話中西王母的居所,代指仙境。
種桃:典出《漢武故事》,西王母以仙桃饋贈漢武帝,后指仙人種植仙果的意象。
金粟洞為古代傳說或實際存在的仙跡勝地,詩人游覽至此,見山高風勁、海闊云遠之景,又聯想神話中龍犀、瑤池等意象,觸景生情,寫下此詩以抒超脫之懷。具體創作時間與詩人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當為游覽時即興所作。
全詩以“豪”字領起,從實景(天風、遙海)到虛想(龍犀、瑤池),由外境入內懷,層層遞進。既描繪了金粟洞的奇絕之景,又借“學種桃”的典故,含蓄表達對隱逸仙趣的向往,是一首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山水題詠佳作。
陶叟今何在,迢迢江水東。瓜田連暮雨,荷屋近秋風。本在羲皇上,聊游鹿豕中。幾時春夜飲,還對燭花紅。
大石松根坐每酣,晚風隨意掃晴嵐。百千病孔磨人世,七十峰頭寄佛庵。開眼于今真自闊,安心到此更誰參。翳門關口云深處,多少游人路未諳。
野葵堪采采,零露濕交加。老愛無情物,遲開護足花。清齋留上客,佳味出貧家。晚食流匙滑,莼羹未足誇。
春前雪夜。醉玉崢嶸花上下。幾許悲歡。明夜秋河轉玉盤。高樓遠笛。光到東峰橫眼碧。招我吟魂。教卷澄江入酒樽。
猊坐諸天繞,龍龕百鬼神。捫蘿穿窈窕,拄策上崢嶸。雨送秋聲入,風迎夜氣生。降肛壹鼉吼,撇烈兩鳧驚。獨詣超神界,真游夢化城。微吟更有味,琢雪斗僧清。老衲僧中龍,得度佛三世。苴茅制不借,剖竹作如意。徵心訊空王,禮足依梵帝。住世無三宿,應緣有五至。百年杞國憂,四大偃師戲。應作如是觀,浮云本無蒂。
碧礦不出土,青山鑿不休。青山鑿不休,坐令鬼神愁。
白如白雪復何加,豈有寒英勝六花。真是嶺南稀見雪,花光勝雪喜無差。
金鞍七寶欹,玉手控青絲。人馬才相得,風云氣本奇。勢輕香易墮,樣巧影難為。馳罷雄心在,何曾斂翠眉。
老僧住處一園蕉,古剎曾經劫火燒。石上坐殘霜滿衲,開門月墮九江潮。
食黍真成小人儒,掛角何異耕田夫。舉世眈眈休捋須,草間游衍笑守株。有悔乘時風云俱,登木飲露見今吾。終朝汗血千里驅,不如博簺亡歧途。逢場戴冠從揶揄,安用一聲聞天都。門前狺狺走復趨,晝眠大腹愿魯愚。
主人心遠客來稀,剝啄聲知是也非。問訊何如還道甫,數行書與一童歸。
久客應難寐,中宵獨據床。心無蕉鹿競,夢已路途長。曙色齋鐘動,行廚野蔌香。更衣問前路,惆悵別云房。
峰勢如回雁,高高出楚天。云含衡岳雪,樹帶碧湘煙。異日藏神劍,今宵系畫船。乾坤猶震蕩,未可挾飛仙。
蕭蕭一徑入秋苔,束帶時愁長吏催。旅食又看鴻雁至,家書常共荔枝來。花邊小幾聽禽坐,竹里孤琴候客開。千載賦成傷不遇,白頭誰惜董生才。
構屋山居物外禪,繞窗白石與清泉。年來識破安心法,衲被蒙頭自在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