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怨
楊柳如少年,春風吹得老。朝為白雪花,暮為浮萍草。
明月照妾夫,夜夜闗山道。明月分半光,照妾顏色好。
空閨一十年,芳容秋葉槁。寶馬嘶,妾夫歸,對鏡畫眉雙淚垂。
前日夫悮妾今日妾悮夫,妾貌不如夫去時。
楊柳如少年,春風吹得老。朝為白雪花,暮為浮萍草。
明月照妾夫,夜夜闗山道。明月分半光,照妾顏色好。
空閨一十年,芳容秋葉槁。寶馬嘶,妾夫歸,對鏡畫眉雙淚垂。
前日夫悮妾今日妾悮夫,妾貌不如夫去時。
楊柳如同青春的少年,被春風吹得漸漸衰老。清晨還是飄飛的柳絮似白雪,傍晚已如浮萍般零落成草。明月照著我的丈夫,每夜都在那關山路途。明月分出一半清光,照著我的容顏尚好。獨守空閨十年,美麗的面容像秋葉般枯萎。寶馬嘶鳴,丈夫歸來,對鏡畫眉毛時雙淚垂落。前日是丈夫耽誤了我,今日是我耽誤了丈夫,我的容貌已不如他離去的時候。
白雪花:指柳絮,因其色白似雪。
浮萍草:柳絮飄落水面,如浮萍般漂浮。
闗山道:即關山路,指丈夫遠行的艱辛路途(“闗”同“關”)。
顏色好:容顏美麗。
槁(gǎo):枯萎,形容面容憔悴。
悮(wù):同“誤”,耽誤、辜負。
此詩當創作于古代社會背景下,丈夫因征戰或謀生遠行,妻子長期獨守空閨。通過女子的視角,反映了古代婦女因離別導致的情感創傷與容顏衰退之痛。
全詩以“離怨”為核心,借楊柳衰、明月照、空閨老、夫歸悲等場景,刻畫女子十年離別的孤寂與哀怨,揭示了古代社會離別對女性的深刻影響,語言平實而情感真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年年洛陽陌,花鳥弄歸人。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 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 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 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