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平南擾
乾坤重辟八荒春
何事中間有末臣
南粵一隅先漢地
陽樊數世有周民
山川慣識旌旗影
道路長愁士馬塵
聞說討平歸奏凱
剩俘女子載珠珍
乾坤重辟八荒春
何事中間有末臣
南粵一隅先漢地
陽樊數世有周民
山川慣識旌旗影
道路長愁士馬塵
聞說討平歸奏凱
剩俘女子載珠珍
天地重新開辟,八方荒遠之地迎來春日,為何中間竟有叛逆的小臣作亂?南粵這一片區域本是漢朝舊土,陽樊之地數代都生活著周朝遺民。山川早已看慣了戰旗招展的身影,道路長久地發愁于兵馬揚起的塵埃。聽說叛亂被討平,軍隊奏凱歸來,剩下的俘虜只有女子,車上載滿珍珠寶貝。
乾坤重辟:指國家經歷動蕩后重新歸于統一,如天地初開般煥發生機。
八荒:八方荒遠之地,代指天下。
末臣:指叛亂的小臣,含輕視之意。
南粵:漢代南越國故地,今廣東、廣西一帶。
陽樊:古地名,今河南濟源,周襄王時屬晉,此處借指中原舊土,強調正統歸屬。
士馬塵:兵馬行進時揚起的塵土,代指戰亂。
剩俘:此處指僅俘獲的、無足輕重的俘虜,或言俘獲結果的微薄。
詩作于南方叛亂被再次平定之際,可能為詩人親歷或聽聞平亂事件后所作。當時國家經歷動蕩,南方局部叛亂影響統一,詩人通過此詩既肯定平亂的必要性,也關注到戰爭對民生的傷害。
此詩圍繞“再平南擾”事件展開,前半強調南方本屬中原正統,戰亂不合常理;后半描繪戰亂創傷與平亂后的掠奪,揭示戰爭本質。全詩兼具歷史視角與民生關懷,是對平亂事件的客觀記錄與深刻反思。
千里湖山宿霧昏,倚欄一筆解平吞。漁郎好在收綸罷,想踞笭箵共一樽。
西來千騎助收功,時勢艱虞應未同。生便無人擒渭寇,沒當何語答韓公。阻頒赤節銀車上,請系黃支紫塞中。萬道旌旗紓國患,至尊臨禦選元戎。
清論十年嗟未聽,夢魂千里數相通。尋常想像煙霞表,即欲置之圖畫中。海內詞宗僵湜籍,湖南歸興薄衡嵩。朝端尚有同時髦,白發猶騎御史驄。
舊畫疑新非眼花,毛詩誰道鼠無牙。民王何日能加點,此老歡呼失業啦!
混混本一圈,一圈亦無跡。何者為萬聲,希之于至寂。何者為萬營,依之于共息。太素為之君,八采何曾色。至淡涵在中,五味何曾職。有物未分人,有人未生識。虧卻古羲皇,費力加一畫。一畫既已多,三畫如之何。展轉相尋六十四,百千億萬從茲起。解散燧人繩,制成倉頡字。字既成,書迭興。綏柔以道德,服猛以刀兵。野鹿垂裳而戴弁,標枝作邑而分城。堯其咨,舜號泣。禹胼胝,湯戰伐。文武拮據周召成,仲尼作經孟軻述。太寶之殿,望夷之宮。水不及收,粟難為舂。殽函會上,馬陵道中。前者既如此,后來紛未已。禽獸羞為群,覆載豈包汝。安得圣賢更復生,盡瀉銀河洗天地。馬體中間凈一毛,蝸頭左角清千里。寂叫囂,掃塵垢。睞離朱之目,桎工倕之手。掩子野之耳,塞惠施之口。棲慮于恬夷,寄跡于無有。小圈既廓,大圈總空。萬川映月,依舊元同。周濂溪,非創始,覓得一圈周易里。明括帝王萬代基,空空填作圈中地。默取圣賢六部經,空空涵作圈中意。
蘭既春敷,菊又秋榮。芳薰百草,色艷群英。孰是芳質,在幽愈馨。朝斯夕斯,愿言永貞。
臥聽秦淮嗚咽聲,起看江月暮潮平。舊時憶在延真觀,玉作芙蕖院院明。
千金鑄劍吐寒芒,百戰提兵定洛陽。黔首并心看克復,赤眉破膽走蒼黃。只今道路生荊棘,深恐關河塞虎狼。痛憶親臣懷遠略,江干流涕哭寧王。
曾因避客來山上,今在山中喜客過。秖為到來俱不俗,一簾風雨落花多。
辟冷除腥正氣揚,提神醒胃菜根香。嶺南若問知何有,詩畫壇中老辣姜。
百年相見幾悲歡,久客移家欲別難。海路云山天際斷,縣城春樹雨中寒。已辭紫禁休魚佩,未筑丹丘愧鹖冠。從此一杯分散后,嘯臺明月共誰看。
西原亡舊業,南郭得新廬。開荒筑場圃,改徑通村墟。達人賞我趣,遠訪林間居。年德非可親,氣味略未疏。傾蓋語移日,縱談懷抱舒。置酒瑩心亭,促席臨清渠。然竹煮山茗,炊黍薦園蔬。贈詩借高論,題榜忝名書。雖榮華袞褒,自顧實空虛。平生志尋樂,憂患每有馀。好學謝希顏,寡過愿師蘧。守節欽兩龔,知止企二疏。微公蘊真鑒,晤語復誰與。
親交久別忽相從,飯罷相將拄瘦筇。深澗小橋聊駐步,胡床羽扇對西風。水聲流入肝脾里,日影輕遮云氣中。玉潤即看朝玉闕,山居獨自臥山翁。偶因閑步散頑麻,倦喚胡床小歇些。飛上山頭人似鶴,回看溪畔路如蛇。云煙極目知何處,松竹為門是我家。下得山來饑更渴,也無麥飯也無茶。
接輿嘆鳳德,宣尼感祥麟。狂圣雖不同,明哲俱全身。達生貴無我,和光混埃塵。斯文茍不喪,美璞終見珍。泰運屬明圣,彤庭布純仁。高岡賡鳴和,深淵躍潛鱗。子何固山澤,不念蒼生屯。愿施素所蘊,騎箕補星辰。不然當大飲,莫負頭上巾。不作仙與佛,不譽墓中人。坦蕩宇宙間,長與元氣親。
當時爾拜尚書郎,天子宵衣問朔方。一疏中興回日月,百年恩譴薄風霜。宛城晝閉名王馬,漢壁晨馳大將床。突兀黃金秋色里,復看前箸借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