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鄉袞訥齋先生 其一
華袞褒榮御墨鮮
堂堂劍珮在凌煙
十三相后功為最
五百年間遺有傳
落落甘霖施后土
巖巖巨石補青天
太平有筞安排了
浯水清風崖可鐫
華袞褒榮御墨鮮
堂堂劍珮在凌煙
十三相后功為最
五百年間遺有傳
落落甘霖施后土
巖巖巨石補青天
太平有筞安排了
浯水清風崖可鐫
華美的禮服上褒獎的榮耀,皇帝御筆的墨跡鮮艷如新;莊重的佩劍身影,如同在凌煙閣中受表彰的功臣。自十三位賢相之后,您的功績最為卓著;五百年間,留下的德業仍被傳頌。您的恩澤如甘霖普降大地,您的功績似巨石支撐青天。太平的策略已妥善安排,浯水的清風將與您的美名一同鐫刻山崖。
華袞:古代王公的禮服,此指皇帝對功臣的褒獎。
御墨:皇帝的墨跡,指皇帝親自書寫的褒獎文字。
凌煙:凌煙閣,唐代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閣,后泛指表彰功臣的場所。
落落:形容雨勢充沛,此處喻指恩澤廣布。
巖巖:高大穩固的樣子,喻指功績堅實有力。
筞(cè):同“策”,策略、計策。
浯水:浯溪,在今湖南祁陽,以摩崖石刻聞名,此處借指鐫刻功績的地方。
鐫(juān):雕刻。
此詩為祝壽之作,對象是“鄉袞訥齋先生”(鄉里德高望重的長輩)。結合“御墨”“凌煙”等詞,推測訥齋先生曾有顯赫功績,可能參與朝政或惠及地方。作者通過此詩贊頌其治國安邦之能與惠民德澤,借祝壽之機彰其功德,反映當時對賢能之士的推崇。
全詩以“頌功祝壽”為核心,從帝王褒獎、歷史地位、惠民德澤、治國功績等多維度贊揚訥齋先生,語言莊重典雅,用典與比喻結合,既顯文學功力,又突出人物形象,是一首典型的褒揚類祝壽詩。
無用乾坤一腐儒,年來蹤跡轉崎嶇。身名未就耕桑廢,何日投閑老此湖。弟兄身事各茫然,賴有先人二頃田。他日青山映黃發,長如今夜對床眠。
往年京城少脩竹,好事移植今頗多。我屋庭前四五個,鮮飆披拂青婆娑。愛此渾如水蒼玉,坐對清標良不俗。倚闌吟賞趣無窮,洗盡胸襟塵萬斛。紫芝山人人品高,風雨落筆聲瀟瀟。渭川千畝籜龍骨,并刀剪入蛟人綃。初疑帝子云中下,葆蓋霓旌翠堪把。復疑流水漱云根,中隱徂徠逸游者。山人山人爾多才,今我一見心眼開。此境人間在何處,便欲躡屐凌蒼苔。洞簫石上吹一曲,月明定引鸞皇來。君不見蕭郎慣貌湘浦秋,后來獨步文湖州。近代商集賢,更數柯丹丘。意匠經營斡天巧,卻羨妙墨追前脩。太史知從何處得,掛向虛堂凈如拭。不須買地費栽培,置身常在筼筜側。竹兮竹兮歲晚節愈堅,先生之德亦復然。武公化去已千載,為爾重歌淇澳篇,嗚呼為爾重歌淇澳篇。
金蘭之猗猗兮。寫我心以貽兮。聊與子同歸兮。
寒翠凋零剩舊園,可堪回首憶師門。書留卷軸歸灰燼,花放芙蓉有淚痕。東望已無夫子宅,西歸空泣杜鵑魂。白頭立雪成虛夢,相見除非是九原。
結廬當遙岑,愛此山境寂。展開明月光,幻作流霞壁。壁上疊梅花,壁下飛香雪。泠然小有天,洵矣眾香國。香留妃子名,花灑明賢筆。名以還山靈,筆以表山骨。幽人物外緣,今古妙吻合。造化已在手,香色俱陳跡。相對兩忘言,寒光淩太乙。
在德不在險,舟中為敵國。復思牧民計,毋以防民舌。舌或可能鉗,腹誹安能絕。峻刑油滅火,三赦一何悅。古風蕩吾胸,古事泣吾血。
圓照旌幢望欲遮,我來空自問袈裟。?■寂寞香花冷,幾杵疏鐘撞晚霞。
探春行覓羽人家,洞里仙挑未著花。一段閒情杯酒外,山童能供竹間茶。
金船無酒亦微醺,詩草零星懶不焚。欲海擘開渾是幻,心潭擲破自成文。茫茫燕北時聽雨,寂寂江南一嘯云。未放靈槎侵碧落,朱弦已向夢中聞。
窗戶深沈晝不開,鳳凰時下九層臺。月明夜靜聞環佩,知有霓旌羽扇來。
荒煙寒雨暮山重,草木冥冥但有風。二十四年三往返,一身多在百憂中。
隴頭人未來,江南春幾許?惆悵玉簫聲,吹落胭脂雨。
萬玉峰頭自在春,暖云晴雨為誰貧。誰知別樣風花手,只屬粗衣淡蕩人。芳草漫同康樂夢,野花羞傍紫陽巾。即呼猿鶴留君住,莫問東家更買鄰。
市隱揚云宅,風流賀監年。清歌停座上,紫氣落尊前。詞賦誰爭長,嬋娟卻自憐。金門沉陸久,那識是神仙。
溪陰老云衲,乞食過前村。薄暮疲筇笠,空山聞扣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