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春次俞兄韻 其二
多謝春風相此行,
馬蹄千里夕陽明。
故人楊柳正年少,
知己青山舊日情。
思滿天涯芳草逺,
望窮江際暮云生。
同來佳客自不俗,
相對松陰聽瀑聲。
多謝春風相此行,
馬蹄千里夕陽明。
故人楊柳正年少,
知己青山舊日情。
思滿天涯芳草逺,
望窮江際暮云生。
同來佳客自不俗,
相對松陰聽瀑聲。
感謝春風陪伴我此次出行,馬蹄踏過千里,夕陽一片明亮。舊友如楊柳般正值青春年少,知己青山仍如舊日般情誼深厚。思緒飄滿天涯,芳草萋萋遙遠;極目遠望江邊,暮云漸起。一同前來的好友自然不俗,相對坐在松陰下聽瀑布的聲音。
次韻:和詩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次序寫詩。
相:陪伴,輔助。
故人楊柳:以楊柳比喻友人青春正茂,楊柳常象征生機與青春。
知己青山:將青山擬人化,視為通曉心意的老友,體現自然與人的深厚聯結。
芳草:古詩中多代指思念或離別的意象,此處延伸為思緒的悠遠。
佳客:指一同游春的高雅友人。
松陰:松樹的樹蔭,營造清幽氛圍。
此詩為作者與俞姓友人春日同游時的和詩(次韻),創作于春日行游途中。詩中展現了詩人與友人共賞春光的閑適心境,以及對自然與友情的珍視。
全詩以“行春”為線索,通過描繪途中所見(夕陽、楊柳、青山等)與所感(思滿天涯、聽瀑松陰),突出春日游賞的愉悅與友情的深厚。語言明快,意境悠遠,是一首典型的春日唱和佳作。
眾聞鳴鏑驚麇散,獨奮空拳躍馬迎。嚼齒罵聲殊未絕,歸元血面尚如生。睢陽合祀無南八,河北諸城有杲卿。可惜援師來已晚,當時巷戰只州兵。去歲相過寂寞濱,心如符券跡參辰。骨香萬死何曾腐,膝屈千生不復伸。哀仲行詩誰續古,補中丞傳豈無人。短歌雖愧招魂作,或可留傳達史臣。
有明終不減,暫掩亦何虧。萬國喧呼地,三更鼓角悲。輪生桂與發,光復兔還隨。顯晦每如此,人生秪自疑。
韓家門外立雙楹,丹染旌書照路明。此媼何如陶母傳,諸郎具是董生行。春泉躍鯉饒佳味,曉樹啼烏有喜聲。孝節從來貧始見,秦臺那用筑懷清。
歲事今宵盡,悠悠動所思。忽驚為客處,失記離家時。藥里扶衰弱,詩囊寓別離。阿咸能慰意,椒頌酒盈卮。
易暴而為暴,從來有帝秦。數窮遼海戰,謀及嶺南人。巧婦炊無米,平時爨稱薪。廢興成定局,征募尚勞民。
今日邊城又見君,試彈流水爇梅魂。聲和塞色金徽潤,香散穹廬玉鼎溫。
個個健兒習戰車,重重壁壘鐵圍賒。盡教上谷長千里,只用中丞兩臂遮。
君不見貧士裁衣白苧鮮,暫著翻成惜于錦。相逢正乏杖頭錢,脫買黃壚對君飲。胡椒千斛金百斤,誰能長醉甕頭春。但看越人城南松柏里,古墳蕪沒今墳新。
緩行聊復倩人扶,炯炯精神兩碧矑。落筆語言清透骨,恐公胸次有冰壺。
短葦低殘雨,虛舟帶晚潮。斷鴻歸暗浦,疏葉墮寒梢。
眾人恣歡謔,志士恒苦憂。所憂非一端,不為衣食謀。吳忠裹?革,楚直沉湘流。區區不識察,心膂成仇讎。長城乃自壞,千載將誰尤。
深宮六月涼風至,紈扇團圓奪秋氣。卻恨君王賜浴遲,華清水熱通宵沸。金刀手弄云鬟低,楊柳樓頭日已西。莫誇碧椀紅瓤美,玉齒病來憎瓠犀。
痛過三生未覺深,風聲默默泣聲喑。于心黯處聽天籟,淡向冷空何必尋?
朔雁初歸花欲妍,江云澹澹晚晴天。因思剪燭山窗夜,香燼雕盤尚未眠。三月江南春日長,柳陰庭院午風涼。離懷漠漠深于海,燕子飛來語畫梁。
何如茲樹至今存,厚地深蟠百尺根。奕葉孫枝沾雨露,清陰千載庇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