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上人還松臺
白頭寧俯仰,自覺住山非。
舊業雙松在,初秋一錫歸。
從人借茶具,就日補寒衣。
不見新詩久,朝來叩我扉。
白頭寧俯仰,自覺住山非。
舊業雙松在,初秋一錫歸。
從人借茶具,就日補寒衣。
不見新詩久,朝來叩我扉。
白發蒼蒼的然上人哪能再低頭迎合,自覺住在山中已不合適。舊日的基業雙松還在,初秋時節持錫杖歸來。向人借來茶具,趁陽光補好寒衣。很久沒見到你的新詩,清晨來敲我的門。
然上人:上人,對僧人的尊稱;然上人,法名不詳,當為詩人友人。
寧俯仰:寧,豈、哪能;俯仰,低頭抬頭,引申為迎合、周旋。
舊業:指然上人在松臺的舊居或修行基業。
一錫:錫杖,僧人出行時手持的法器,此處代指行裝。
就日:趁陽光,借日光。
叩扉:敲門,指然上人清晨來訪。
此詩為詩人記錄友人然上人從山中歸來的情景。然上人或曾離山,初秋攜錫杖歸松臺舊居,詩人見其借茶具、補寒衣等生活細節,又因久未得見其新作,故以詩記之,反映二人交游之誼。
全詩圍繞然上人歸松臺的生活展開,通過“住山非”“一錫歸”等細節,展現其歸山狀態;以“借茶具”“補寒衣”等日常場景,勾勒清逸的山居生活;尾聯“叩扉”呼應“不見新詩久”,凸顯友人重逢的溫情。語言平淡而情致悠長,是一首記錄交游的清逸之作。
璧水傳經自昔年,瀛洲此日喜登仙。儒官舊說詞臣貴,學士原兼內相權。曉簉鹓班聯玉筍,夜歸瓊署賜金蓮。也知許國懷忠藎,一寸丹心鐵石堅。
一刺高名已自知,況傳冰柱雪車詩。韓門乍喜過張籍,王棹還應憶戴逵。覓醉汝來應有醉,問奇吾老漸無奇。寧勞報案仍青玉,但許酬章似色絲。
蠟屐風煙隨處別,下山人事一番新。世間不但山中好,今日方知此意真。
文字官閒傍釣臺,三年兩迓憲舟來。先生迥出師模表,我輩終非國士才。元酒未澆燈市鬧,單衣仍把木綿裁。北游帶得春風去,紅白花應次第開。
刻猴雖言巧,辯對今知章。且欣共卮酒,勿道濫衣裳。
黃屋辭丹闕,貞臣赴敵營。解言終不反,先面竟如生。誰并當時節,獨流千祀名。承家有賢嗣,諒不愧西平。抗節群公愧,攄忠異國尊。威棱千古在,奸佞百年存。盛德源流遠,公朝禮物敦。豐碑昭令德,榮耀及來昆。天運丁陽九,蒙塵事可傷。群寮徒陷敵,賊子更臣張。自古寧無死,惟公獨有光。向來從偽者,生意日荒涼。視死如歸士,捐軀徇國臣。殺身雖一概,為義豈無因。孔墨休相并,張南僅比倫。微公今史上,死節定何人。臨難不忘死,為忠已足多。全生猶有路,仗節竟如何。可驗平生志,宜令后世歌。諸儒主褒貶,毫發未容訛。
生遲難與子瞻游,且把弟兄當子由。緣分暫酬千載愿,樽罍共賀四時周。昨宵縱酒歌燕市,今曉扶頭醒涿州。回首酕醄三百里,已忘何處換貂裘。
帝子趨朝歸上國,儒臣隨侍歷脩程。淥波不動聽鼉鼓,白雁紛回避羽旌。邐迤關河千嶂出,參差宮闕五云明。非因此去游觀樂,誰識當時賦頌聲。
古來重交誼,豈不在命駕。君從燕山陽,送我任城下。所歷千里馀,四顧盡平野。覽古究天人,觀代陳王霸。久堙稷下談,孰重燕臺價。愴惻樂生去,慷慨聊城射。蒼茫齊魯墟,賢圣何凋謝。撫跡勞我思,感時傷物化。樂飲慰窮愁,悲嘯激長夜。我行適舊都,子還依旅舍。去帆天際遙,歸鞍日邊卸。片語難久留,馀輝戀桑柘。磊落平生懷,晤言用自寫。
來亦不寂寂,去亦不匆匆。曲蓋飄婀娜,旌?結玲瓏。不煩宛姨導,知他兩心通。
金吾不禁夜,放簫鼓、恣游遨。被萬里長風,一天星斗,吹墮層霄。御樓外香暖處,看人閒平地起仙鰲。華燭紅搖醉勒,瑞煙翠惹吟袍。老來懷抱轉無聊。虛負可憐宵。遇美景良辰,詩情漸減,酒興全消。思往事今不見,對清尊瘦損沈郎腰。惟有當時好月,照人依舊梅梢。
又隨舟楫出江津,應謝青蘿頂上云。小草未能齊遠志,素衣終見畏緇塵。黃柑丹荔應憐爾,翠壁蒼厓冷笑人。猿鶴至今多識字,不堪重勒此山文。
貔貅十萬陣堂堂,自古安危系朔方。東下鼓鼙連碣石,西來亭障是河隍。分兵久戍勞充國,借箸前籌賴子房。聞道暫留諸部落,拔營今已遁遐荒。
高樓上逼斗牛寒,何事伊人日倚闌。最是千秋堪灑淚,紫云山作白云看。
五云闕下拜新除,千里王門喜曳裾。漢代文章推賈誼,梁園詞賦重相如。趨朝親捧黃金寶,退食閑工玉箸書。別后故人應注想,平安莫惜寄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