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寺
吳說天池兩字真,
梵坊突兀鼓鐘聲。
圣燈逐夜朝文閣,
雷火何年損相輪。
足下有云如隔世,
眼前無地可容塵。
追嚴不枉祠忠定,
招得吟僧作主人。
吳說天池兩字真,
梵坊突兀鼓鐘聲。
圣燈逐夜朝文閣,
雷火何年損相輪。
足下有云如隔世,
眼前無地可容塵。
追嚴不枉祠忠定,
招得吟僧作主人。
吳說所書的'天池'二字真是絕妙,佛寺高聳入云,傳來陣陣鼓鐘聲。圣燈每晚都朝著文閣方向閃爍,雷火是哪一年損壞了佛塔頂端的相輪?腳下云霧繚繞仿佛隔了一個世界,眼前干凈得容不下一點塵埃。追思嚴謹的忠定公,建祠祭祀并不虛妄,還招來了能詩的僧人作為這里的主人。
吳說:南宋書法家,工書法,尤擅榜書。
梵坊:佛寺,這里指天池寺。
圣燈:寺廟中夜間常現的燈火,或指傳說中神異的燈光。
相輪:佛塔頂端的輪狀裝飾,為佛塔的重要標志。
忠定:可能指南宋名臣趙鼎(謚忠定),其與廬山等地有歷史關聯。
吟僧:能詩善文的僧人。
天池寺為歷史名剎(今江西廬山等地有天池寺),詩中提及'忠定'或與南宋名臣趙鼎相關(趙鼎曾貶居江西,謚忠定)。推測作者為宋代文人,游覽天池寺時,見吳說題字、寺中勝景及忠定公祠,有感而作,記錄寺中見聞與追思。
全詩以天池寺為中心,既寫寺內古跡(吳說題字、相輪)、景觀(圣燈、云霧),又涉人文(祠忠定、吟僧),融自然與人文之美,展現寺廟的歷史底蘊與雅致氛圍,是一首兼具寫景與抒情的紀游詩。
天策英才聚一堂,簾櫳清晝海波涼。神仙宮闕金銀色,朝士衣冠雨露香。飄逸詞情超世出,聯翩臂羽拂云翔。當時下土瞻麟鳳,弱水蓬萊隔仞墻。
客里思鄉正惆悵,故人忽自鄉山來。入門相見驚且喜,便問何日離蘇臺。來時老親曾否見,容顏比舊誰強健。小弟真能養志無,交游孰肯常相念。君言親健思我歸,難弟孝養真無違。鄉閭月旦論人物,數我情好而今稀。我聞君言淚如注,旋開書屋留君住。悲盡歡生索酒來,與君痛飲愁君去。可憐住此未經旬,鶯花看遍皇都春。促裝南行留不得,題詩送別偏傷神。故鄉到日春應盡,高堂煩報平安信。鄉人問我情何如,夢繞江南幾多恨。
綠樹蔭重灘,平疇繞故山。一犁春雨足,萬事不相關。
靖康元年真國恥,匹夫攘攘皆切齒。靖康二年事誰知,幾書生死則死矣。書生不死猶青春,國破人存自堅貞。吳得一士能覆楚,楚雖三戶必亡秦。嗚呼生歿氣遂折,國祚茍延何如滅。黃河渡口疽發背,歲幣捐納西湖月。西湖歌舞自千秋,有人又罪理想國。早知理想非吾事,舉國一夢固已則。
四皓秦漢時,招招莫能致。紫芝可以飽,粱肉非所嗜。谷廣水渙渙,山長云泄泄。與其貴而拘,不若賤而肆。秦驅九州逃,知力起經綸。重利誘眾策,頗知聚秦民。頹然此四老,上友千載魂。采芝商山中,一視漢與秦。靈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道德雖避世,馀風回至尊。嫡孽一朝正,留侯果知言。出處但有禮,廢興豈所存。
暨陽山水總流傳,越女吳姬濯錦邊。便從五泄攀奇勝,須向楊家泊酒船。
歲歲黃花此際生,如何今歲倍關情。欲傾桑落蒲城酒,來聽檀槽出塞聲。笛里關山秋黯淡,天邊鴻雁影縱橫。無人解會登臨意,愿接廬敖問太清。
浙水東兼浙水西,千巖萬壑總遨嬉。游山祗欠金華債,乘興今隨王式之。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下有厚地兮,上有蒼旻。縱不吾知兮,吾心有神。金獨何為兮至吾門,吾閉吾門兮省吾身。
仙人白玉蟾,題詩留素壁。筆勢來翩翩,矆睒不可測。將飛蛟龍影,或是風雨跡。
積陰終肯放和晴,嫩葉搖光潑翠云。燕與春風爭快捷,天來塘水共清明。先生踽踽尋歡地,布谷關關喝道聲。久立花邊看孤影,夕陽斜倚樹頭身。
計偕京闕倦攀躋,敢意先生賜品題。蘇子文名煩永叔,董生才行待昌黎。百年泰運開天地,萬丈星光耿璧奎。衣缽有傳終為我,東城風雨許扶藜。
鞴炭陰陽鑄汝身,可堪蒲柳望秋塵。一官欲擬登樓賦,五十空勞越陌人。故國黃花誰送目,近邊赤羽總傷神。衰顏若駐青銅影,不待嚴霜鬢已新。
手種忘憂草,都緣耐老親。今年花又發,不見白頭人。
聞君開華堂,圖書富千古。應笑碧衣郎,試吏坐藍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