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光堂
塵凝黼座憶垂衣,今古湖波錦四圍。
靈毓紫芝三秀逺,光開綠玉片金輝。
松窗自掩空蓮社,石榻相期臥柳枝。
半卷珠簾看落景,笙歌長送畫船歸。
塵凝黼座憶垂衣,今古湖波錦四圍。
靈毓紫芝三秀逺,光開綠玉片金輝。
松窗自掩空蓮社,石榻相期臥柳枝。
半卷珠簾看落景,笙歌長送畫船歸。
塵埃凝聚在帝王的御座上,讓人回憶起帝王的垂衣而治,古往今來,湖水如錦緞般環繞四周。這里靈秀孕育出的紫芝,其祥瑞之景已遠去,光芒映照著綠玉,閃爍著片片金光。松窗自行掩閉,如同那空寂的蓮社,石榻仿佛在期待著人臥于柳枝旁。半卷著珠簾觀賞落日之景,笙歌悠揚,長久地送著畫船歸來。
黼座:帝王的座位,座后設黼扆,故稱。
垂衣:指帝王無為而治。
紫芝三秀:紫芝一年開花三次,古人視為祥瑞。
綠玉:形容美好的事物,這里可能指湖水或玉石般的景色。
蓮社:東晉慧遠于廬山東林寺邀集僧俗十八人成立的佛教社團。
落景:落日的景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身處一個歷史文化氛圍濃厚且景色優美之地,看到眼前的景象,聯想到往昔的帝王統治等歷史,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懷,感慨歷史變遷,展現閑適心境。其突出特點是將歷史與自然景色巧妙融合,語言優美。在文學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情感表達。
白云深,白云深,白云深處元無心。眼空瑤海一萬里,山光不動秋陰陰。虛白英英啟扃牖,袖拂天開落星斗。盡隨玉氣化為龍,不逐西風變蒼狗。道人高居白云里,九重丹書徵不起。三生石上話因緣,春夢梨花隔秋水。風塵瞇目橫干戈,龍吞虎噬奈爾何。斷蛇神器未出匣,海宇無復春光和。世事紛紛為落絮,百歲流光水東注。白云與我有深期,我亦相依白云住。
狹港寒流數尺馀,停舟一宿即蘧廬。晚來飯飽人無事,腳踏青泥冷捕魚。
浮云滄海豈其然,杯渡錫飛別有天。一十八身當殿坐,因緣思到未生前。
天慘云垂地,風寒雪塞涂。驟看花滿眼,己覺粟生膚。冷屋無鳴漏,冰枝有立烏。馬寒如猬縮,行役厭馳驅。馬上寒生手欲龜,田廬人靜爨煙稀。疑逢海上雙銀闕,想見云中萬玉妃。野店避風聊解轡,地爐圍火自熏衣。勞生今被微官縛,何日衡茅獨掩扉。
薄寒催酒斗新年,猶是郊齋一日前。事往舊游真作夢,詩來險韻恰逢咽。鶯調歌舌方求友,柳著官黃欲試綿。子建平生最蕭灑,壯懷寧許豆秸然。
秋晚方北征,朔風撼平地。差遲百計非,留滯豈天意?十日九不前,半月始千里。功名要多艱,正患得之易。少折輕疾心,進德良在是。
吳儂一隊好兒郎,只要船行不要忙。著力大家齊一拽,前頭管取到丹陽。
薄宦曾充鹽莢使,經營邦賦愧非才。此身已擬休官去,斯地還因避亂來。欲覓桃源終鰾緲,偶過蓮社且徘徊。家僮莫問村醪熟,我已兼旬廢酒杯。去年過此身猶健,今日重來一病翁。亂地風霜如塞上,隔江煙火是莆中。孤鴻唳月秋空碧,萬葉經霜野樹紅。竹下閉門來客少,清談日與老僧同。
漸消殘雪滴冰棱,稻隙茸茸草已生。只有心情天未管,不隨時季變青春。
三月春深問若何,看花應怪落紅多。騷壇屢掃堂堂陣,仙館頻聽踏踏歌。已見良材成杞梓,更聞嘉好葉松蘿。天涯誰念瀛洲客,夢逐扁舟過浙河。
實公同門英,論交二十載。賦詩多新語,亦足邁前代。偶與仙翁言,久別思一會。溪山入春明,花烏亦相待。孤云本無期,行蹤定何在。日暮倚東風,疏鐘起天外。
秋臺績奏稱才良,寵命新頒具慶堂。數朵彩云將雨露,兩簪蒼雪耐風霜。光搖金翠瞻天近,景駐桑榆愛日長。移孝為忠丈夫事,好攄忠藎答君王。
兩池風物許平分,新賞從來是舊聞。空翠欲沾衣上雨,朵紅猶識殿東云。吟馀綵筆詩難就,宴出芳筒酒易醺。紅杏碧桃今在否,試將消息問東君。
千年江左風流在,始識人間一劍芒。南社音徽存約略,北山花月自微茫。詩如秋鵠堅還瘦,人比寒松老更蒼。太息師行余幾輩,蓮花同愛暮云黃。
天風吹云盡,恍聽銀河聲。虛堂亂螢落,萬葉蕭蕭鳴。客留主盡醉,一榻橫紗屏。月沒衣浮香,獨起看明星。即次愜幽賞,轉傷羈旅情。誰能與夢來,相對銀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