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伯宣尹松江府五首 其五
烹鮮知政理,履豨識民心。
土壤分南北,詩書亙古今。
遐方猶戰伐,癃老正呻吟。
三尺焦桐在,煩公發至音。
烹鮮知政理,履豨識民心。
土壤分南北,詩書亙古今。
遐方猶戰伐,癃老正呻吟。
三尺焦桐在,煩公發至音。
治理政務就像烹飪鮮魚一樣要掌握好方法,了解百姓就像分解大豬一樣要知曉其關鍵。松江府地域分南北不同,詩書文化卻貫穿古今。遠方還在進行戰爭,年老體弱的人正在痛苦呻吟。我這三尺焦桐琴還在,煩請您奏出最美好的聲音。
烹鮮:出自“治大國,若烹小鮮”,比喻治理政務要得當。
履豨:分解大豬,這里指了解百姓情況。
遐方:遠方。
癃老:年老體弱的人。
三尺焦桐:指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遐方猶戰伐,癃老正呻吟”可推測當時社會處于戰亂時期,百姓生活困苦。作者送劉伯宣去松江府任職,寫下此詩表達對他的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期望劉伯宣能治理好松江府,關注百姓。特點是用典生動,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狀況和人們對地方官員的期待。
風流文藻挹英賢,綵筆通靈有異傳。冀北群空還自負,漢南獨步更誰先。滄溟治績曾無右,青史勛名不道前。垂老會逢今日盛,相忘夔契醉堯天。
深林綠艷恐消歇,故假人間膏沐容。忽見一叢崖石上,動搖渾似汎光風。
云水生涯。到處為家。遠浮名、浮利浮華。三宮升降,上下無差。要結靈胎,收靈物,聚靈芽。清興幽賒。此外何加。姿陶陶、暢飲流霞。大丹熟也,歸泛仙槎。便曳瓊琚。搖瓊佩,戴瓊花。
飲罷浮蛆聊隱幾,醒來捫虱謾看書。風清襟袖涼無限,云晚溪山畫不如。
營門花發春酒香,濃點駝酥炙黃羊。美人嬌歌健兒舞,蠟鳳啼風月當午。高簾飛幕絲吹騰,觴波櫛櫛梁云凝。主人醉眠客不醒,探兵枕戈戍煙靜。
北落光搖霜海空,邊烽飛入甘泉宮。天家下詔發精銳,健馬騰驤沖朔風。羽書四出如飛電,路指蕭關旗影轉。壯士爭酬未報恩,青樓淚臉空垂線。匣中劍作饑龍鳴,流星正墜單于營。將軍玉帳曉初起,臥看邊風吹漢旌。
千尺龍鱗蟠檜頂,一番蜩甲長蔬苗。
香火熒煌照翠微,古祠猶在舊城非。殘碑蝕土高三尺,老樹凌霜大十圍。只手誰扶紅日上,寸心曾繞白云飛。偶來未及椒漿奠,回首青山帶落暉。
喬松何蒼蒼,出自鰲山顛。奇石何齒齒,生從太湖邊。鰲山太湖路非遠,一朝移置君庭前。政如大夫與丈人,屹立相向爭清妍。美哉此喬松,珍重異凡木。香葉細若針,蒼皮潤如玉。歲寒自有竹梅侶,妖冶竟無桃李俗。風清每作琴瑟韻,月朗或留鸞鳳宿。美哉此奇石,匼匝苔痕清。豹質疑隱霧,龍紋猶落星。冰霜剝盡塵土色,風雨凈去波濤腥。能言曾載左氏傳,煮食又見神農經。秦王恩未忘,寧戚歌自□。古今雖云遠,千載事如昨。舊聞松枝能化石,松石堅貞可相托。壽比松石□,不老此盤薄。崢嶸君重歲寒操,吟哦我慚賦詩惡。
臣有置身義,豈計官崇卑。偏將知死忠,不曰天下奇。漢節既披靡,失位趨江西。閫帳駐臨汝,招來樂其歸。雪寒南浦愁,羽檄蘄濟師。一將奮風虎,鼓行亟飆馳。踰嶺疾戰苦,裹瘡呼健兒。坐縛膝不屈,伏锧甘如飴。小臣裨校耳,職也宜死綏。廬州大將在,白首豎降旗。
此事端求信地初,此中無剩亦無馀。云門座下新拈法,老子生來誤讀書。家計只隨筇節辦,世緣都傍梵鐘疏。從今莫問廬山面,身在山中已是廬。
獨振兵威百里間,更推恩信數州安。梟徒競作操戈入,虎士翻成奉柩還。大筆特書青史在,荒祠遺像畫衣殘。銘旌遠道收兄骨,一片歸云度雁山。旅殯荒山三十春,白頭執紼又何人。久知杜甫須收骨,誰料張飛解殺身。歸旐已隨春雨動,故丘應與海云鄰。武夷野老扶衰病,楚些歌成淚滿巾。
叔卿遍覽九天春,不見人間故舊人。怪得蓬萊山下水,半成沙土半成塵。
萬仞蒼山百尺樓,西風吹送滿林秋。疏鐘遙落空亭里,盡屬營丘筆底收。
曾疑宿世比丘身。錯念墮紅塵。依稀夢里,浮沉影事,渺渺溯前因。重重恩怨纏綿結,啼笑總非真。未免情多,奈何意懶,空惹蝶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