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日伯芳又有長句又次之
萬綠深藏碧玉壺,
清游閑日意舒徐。
小山桂發吟招隠,
杜曲花濃賦遂初。
門隔軟紅人逐鹿,
湖分新淥我知魚。
飛花落葉成幽趣,
底事清風為掃除。
萬綠深藏碧玉壺,
清游閑日意舒徐。
小山桂發吟招隠,
杜曲花濃賦遂初。
門隔軟紅人逐鹿,
湖分新淥我知魚。
飛花落葉成幽趣,
底事清風為掃除。
萬千綠影深深隱藏在如碧玉雕琢的壺中,清幽的游覽在閑適的日子里心情舒展從容。小山上桂樹開花,吟起招隱的詩句;杜曲繁花濃密,寫下遂初的賦文。門外隔著柔媚的紅塵,人們追逐名利;湖中分開新綠的水色,我領悟游魚的樂趣。飛花落葉構成了幽靜的趣味,為何清風要將它們掃除?
碧玉壺:比喻綠意深濃、景色秀美的環境,如玉壺般精致。
舒徐:舒緩、從容的樣子。
招隠:指《招隱士》一類的詩歌,此處代指隱逸之趣。
遂初:實現最初的志愿,多指退隱之志。
逐鹿:比喻追逐功名利祿,典出《史記·淮陰侯列傳》。
知魚:化用《莊子·秋水》中“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典故,指領悟自然之趣。
底事:為何、何事。
此詩為作者與友人伯芳唱和之作,當作于閑適游賞之際。彼時作者或暫離塵俗,通過與友人的詩歌往來,借景抒懷,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全詩以“清游閑日”為線索,描繪自然之幽與世俗之鬧的對比,突出超然物外的志趣。語言工整自然,意境恬淡,是一首典型的隱逸題材唱和詩。
骨鯁如君道尚存,近來人事不須論。
疾危必厭神明藥,
因思周廟當時誡,金口三緘示后昆。
陰山冰凍嘗迎夏,
蟄戶云雷只待春。
呂望豈嫌垂釣老,
拍手相思惟大笑,
我曹寧比等閑人。
折桂何年下月中,閩山來問我雕蟲。
肯銷金翠書屏上,
嗟嗟大國金門士,幾個人能振素風。
拋擲清溪舊釣鉤,長安寒暑再環周。便隨鶯羽三春化,明時則待金門詔,肯羨班超萬戶侯。
無酒窮愁結自舒,飲河求滿不求余。身登霄漢平時第,明時用即匡君去,不用何妨卻釣魚。
拖紫腰金不要論,便堪歸隱白云村。更無名籍強金榜,高眠亦是前賢事,爭報春闈莫大恩。
封章頻得帝咨嗟,報國唯將直破邪。
身到西山書幾達,內翰好才兼好古,秋來應數到君家。
閑補亡書見廢興,偶然前古也填膺。
秦宮猶自拜張祿,燕臺財力知多少,誰筑黃金到九層。
酒壺棋局似閑人,竹笏藍衫老此身。
托客買書重得卷,
見說天池波浪闊,也應涓滴濺窮鱗。
熊羆先兆慶垂休,天地氤氳瑞氣浮。
李樹影籠周柱史,勛業定應歸鼎鼐,生靈豈獨化東甌。
一條溪繞翠巖隈,行腳僧言勝五臺。
農罷樹陰黃犢臥,
三卷貝多金粟語,可能長誦免輪回。
絕境宜棲獨角仙,金張到此亦忘還。
三門里面千層閣,
有時海上看明月,輾出冰輪疊浪間。
閑讀南華對酒杯,醉攜筇竹畫蒼苔。
豪門有利人爭去,嚴陵萬古清風在,好棹東溪詠釣臺。
功智爭馳淡薄空,猶懷忠信擬何從。
鴟鳶啄腐疑雛鳳,崇侯入輔嚴陵退,堪憶啼猿萬仞峰。
家住寒梅翠嶺東,
長安時節詠途窮。
牡丹窠小春余雨,
長卿甚有凌云作,
誰與清吟繞帝宮。
萬古清淮照遠天,黃河濁浪不相關。
縣留東道三千客,閩王美錦求賢制,未許陶公解印還。
佛頂抄經憶惠休,眾人皆謂我悠悠。
浮生真個醉中夢,
安眠靜笑思何報,日夜焚修??ず?。
淵明深念郤詵貧,踏破莓苔看甑塵。
碧沼共攀紅菡萏,
夜半夢醒追復想,欲長攀接有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