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八景 洞庭秋月
西風始波木葉下,
廣樂誰張洞庭野。
玉光千頃浸明河,
露泫珠房冷鉛瀉。
飛吟一劍風泠泠,
桂香倒射魚龍腥。
何人扁舟弄孤笛,
尚疑鼓瑟聞湘靈。
西風始波木葉下,
廣樂誰張洞庭野。
玉光千頃浸明河,
露泫珠房冷鉛瀉。
飛吟一劍風泠泠,
桂香倒射魚龍腥。
何人扁舟弄孤笛,
尚疑鼓瑟聞湘靈。
西風初起,洞庭湖面泛起漣漪,樹葉紛紛飄落;是誰在洞庭的原野上奏響了宏大的樂章?千頃湖面泛著玉一般的月光,倒映著銀河;露珠從珠房滴落,清冷如鉛水傾瀉。風聲如劍,清越泠泠;桂樹的香氣倒射,夾雜著魚龍的腥氣。何人駕著扁舟吹起孤笛?仿佛還能聽見湘靈鼓瑟的余音。
廣樂:宏大的音樂,典出《穆天子傳》中“廣樂九奏萬舞”。
玉光:形容月光下湖面如玉石般瑩潤的波光。
明河:銀河。
泫(xuàn):水珠下滴。
鉛瀉:形容露珠清冷如鉛水般墜落。
泠泠(líng):形容聲音清越。
湘靈:湘水之神,傳說其善鼓瑟,見《楚辭·遠游》。
此詩為“瀟湘八景”組詩之一,“瀟湘八景”自宋起為繪畫與題詠的經典題材,洞庭秋月側重描繪秋夜洞庭湖月景。作者當為游覽或想象洞庭秋夜之景而作,融合自然觀察與神話聯想。
詩以“洞庭秋月”為核心,緊扣秋夜特征,通過視覺(月波、玉光)與聽覺(風聲、笛聲)的交織,結合湘靈鼓瑟的神話,將自然之美與人文意蘊融合,展現了古典詩詞中“景中含情、境由心生”的藝術特色。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渡 一作:度)
樓上春寒山四面,桃李不須夸爛漫,已輸了春風一半。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綠葉陰陰占得春,草滿鶯啼處。 不見生塵步。空憶如簧語。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
清池過雨涼,暗有清香度。縹緲娉婷絕代歌,翠袖風中舉。 忽斂雙眉去。總是關情處。一段江山一片云,又下陽臺雨。
顧渚吳商絕,蒙山蜀信稀。千叢因此始,含露紫英肥。
初映鉤如線,終銜鏡似鉤。遠澄秋水色,高倚曉河流。
激曲縈飛箭,浮溝泛滿卮。將來山太守,早向習家池。
不資冬日秀,為作暑天寒。先植誠非鳳,來翔定是鸞。
雨合飛危砌,天開卷曉窗。 齊平聯郭柳,帶繞抱城江。
夾岸凝清素,交枝漾淺淪。 味調方薦實,臘近又先春。
疏鑿徒為巧,圓洼自可澄。倒花紛錯秀,鑒月靜涵冰。
噴日舒紅景,通蹊茂綠陰。終期王母摘,不羨武陵深。
巖巉雪中嶠,磊落標方嶠。 勿為枕蒼山,還當礎清廟。
繚繞緣云上,璘玢甃玉聯。高高曾幾折,極目瞰秋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