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三首 其三
行行重行行,送子江之涯。
把手不忍分,涕淚俱漣洏。
客途無西東,良會胡可期。
努力為功名,世道多崄巇。
行行重行行,送子江之涯。
把手不忍分,涕淚俱漣洏。
客途無西東,良會胡可期。
努力為功名,世道多崄巇。
你一步又一步地前行,我送你到江邊。緊握你的手不忍分離,眼淚止不住地流淌。你此去旅途不分西東,不知何時才能再次歡聚。希望你努力求取功名,只是世道艱難險阻。
行行重行行:走了又走,形容路途遙遠或分別時難舍難分。
江之涯:江邊。
把手:握手。
漣洏:淚流不斷的樣子。
良會:美好的聚會,指再相見。
崄巇:艱險崎嶇,比喻世道艱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當時社會或許處于動蕩不安的時期,友人要外出謀求功名,詩人在江邊為其送別,寫下此詩表達惜別與關切。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以質樸語言描繪送別場景和內心感受。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傳統送別詩的情感內涵。
相君東合冒寒開,朔雪貪隨樂事來。
臘信未通先漏泄,臺光欲近卻遲回。
勢輕漫擬凌歌袖,片小才能綴酒杯。
寂寞相如孤客在,定應授簡屬鄒枚。
治身時位俱云得,同體君臣系所遭。
仁廟自從延輔弼,圣孫相繼委鈞陶。
早辭十載調元鼎,尚擁平年出帥旄。
白首未嘗安富貴,丹心愈更事勤勞。
曾無半語矜功大,猶有流言忌德高。
皎皎忠誠通日月,悠悠險計息波濤。
由來正直陰須相,此去勛名勢轉牢。
伊昔初秋降申甫,于今外牧滯蕭曹。
恩頒天廄雙龍種,賜及家庭一鳳毛。
再拜捧觴何所祝,愿公三熟見蟠桃。
朝飲送春酒,暮吟傷別詩。
予愁鶑語亂,君興馬蹄遲。
五府何時辟,三銓會早辭。
回鞭晉陽道,不負細侯知。
良疇十頃接晴煙,曾假過侯救旱年。
俸麥一車開德濟,流民千里荷生全。
人嗟逝水今亡已,俗感遺風尚泣然。
獨對老僧談舊事,斜陽春色漫盈川。
北望宮墻樹萬年,九霄云退湛秋泉。
坐間星斗懸吟次,夢里江湖在目前。
月緩粉闈添皓色,更長紅燭滅青煙。
中郎心計元無敵,更向風騷擅將權。
秋風生意眾憐遲,一旦先開豈足悲。
無髻競分濃蕊插,有襟聊對細香披。
閏催雖隔重陽月,節去猶勝十日時。
不比無名閑草木,早蒙造化祇堪嗤。
阻傍嚴公住浣花,喜從秦地見高牙。
致君前去心逾赤,撫俗歸來發未華。
路出錦江乘夜月,騎停繡嶺揖朝霞。
自憐二紀游門下,今日聊能托后車。
古邑人煙陜雒間,馬蹄車轍許誰閑。
不堪曉雨妨行興,猶喜秋風慰客顏。
老去稍知筋力倦,年來祇益鬢毛斑。
相如屈趙無遺跡,獨有空名重泰山。
廬陵風物素稱繁,幕府雄夸列郡間。
從事有才詩筆健,平時無警檄書閑。
清吟良足償風月,曲宴應頻醉髻鬟。
行矣功名及年少,未宜留意屬江山。
師有知人術,一言珍萬金。
圣門防取貌,吾道素論心。
越樹秋聲起,武陵歸思深。
桃源千載事,此說更難尋。
作邑窮山奈拙何,簿書期會損天和。
卻緣眾醉獨醒甚,翻覺同舟敵國多。
豈顧有人張巧舌,第憂無術拯頹波。
偏親垂老妻孥少,獨愧淵明歸去歌。
赴辟函關道,來時犯雪泥。
今乘匹馬過,早見晚鶑啼。
峣闕兼程到,丹墀數日躋。
一言知國器,三接是云梯。
小丑翻然順,靈珠自此稽。
和戎須上策,議要合征西。
同時兩郡冠鄉書,屈指俄經一紀余。
顧我冗涂移蹇足,羨君榮路駕奔車。
方從解紱辭巖邑,已見飛章厭石渠。
自古蓋棺人事定,未應今日較龍豬。
河岳靈神擁瑞來,劍川一夜起云雷。
祥風破臘吹灰琯,和氣先春報砌槐。
龍邸久膺心膂托,金甌終為姓名開。
年年已與梅花約,長借清香入壽杯。
予懷天地惠何慳,頼有仁侯念拙艱。
塵土未嘗輕俗狀,風霜多為霽嚴顏。
兵廚美釀才嘉貺,子舍清吟繼寵頒。
詩酒而今諧素嗜,更兼春雪滿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