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感興二十五首 其二○
老氏嗇而生,并力攻一境。
深入黑暗中,杳杳無光景。
佛氏定而死,百動不離靜。
了了誰在眼,莫掇水中影。
終然歸空無,用處各馳騁。
紛紛墮此中,未悟此二柄。
漂流余千年,誰能折鋒穎。
邈哉我前修,忠信得要領。
老氏嗇而生,并力攻一境。
深入黑暗中,杳杳無光景。
佛氏定而死,百動不離靜。
了了誰在眼,莫掇水中影。
終然歸空無,用處各馳騁。
紛紛墮此中,未悟此二柄。
漂流余千年,誰能折鋒穎。
邈哉我前修,忠信得要領。
老子主張愛惜精力來養生,集中力量專注于一個境界。深入到黑暗之中,幽遠深邃不見光亮。佛家通過入定達到一種死寂狀態,各種行動都不脫離靜的本質。明明知道卻難以看清誰在眼前,不要去拾取水中的倒影。最終都歸于空無,在各自領域發揮作用。眾多人陷入其中,卻沒領悟這兩種思想的關鍵。這種情況延續了千年,誰能挫敗它們的鋒芒。遙遠啊,我那些前代的賢士,憑借忠信掌握了事物的要領。
老氏:指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嗇:愛惜、節儉,這里指老子主張的愛惜精力以養生。
杳杳:幽遠深邃的樣子。光景:光亮。
佛氏:指佛教。定:佛教修行的一種方法,即入定。
了了:清楚明白。掇:拾取。
二柄:這里指道家和佛家的思想關鍵。
鋒穎:鋒芒,這里指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力。
前修:前代的賢士。
這首詩創作背景可能與當時社會上道家和佛家思想流行有關。在宋代,儒、釋、道三家思想相互碰撞融合,詩人可能看到很多人盲目追隨道佛思想,卻未真正理解其內涵,于是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觀點。
此詩主旨是批判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弊端,指出眾人的盲目追隨。其特點是觀點鮮明,通過對比和比喻清晰表達對兩家思想的看法。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思想領域的多元碰撞和文人對不同思想的思考。
老大多材,十年堅坐。
一年一度中秋月,兩度中秋兩度明。綺席露生珠樹濕,銀河倒影玉簾清。昔瞻五色重輪曉,今覺浮光滿宙橫。好景況逢過眾妙,何妨再醉鳳皇城。
東風當面溫如吮。打量著、云松土潤。裹慣冬衣心意緊。剎那間、百骸鑿浚。誰藏春去耗工夫,費此番、千搬萬運。兆綠而今都蠢蠢。被桃花、做些幫襯。
鵬翼藐滄海,飛渡向陽輪。鑿開長夜混沌,人外辟乾坤。振翅企鵝鼓腹,昂首銀鯨擺鬣,歌舞獻嘉賓。一色皓無跡,萬古煉冰魂。長城站,紅旗拂,映朝暾。宏微世界在手,絕域建殊勛。兩萬里濤狂吼,十二級風怒掃,龍性豈能馴。打破八寒獄,放我浩然春。
丹荑滿地藥生茸,著屐登山春正濃。委羽山人來相鶴,天臺道士去投龍。風傳花信歸何處,日卷松陰展向東。不見霜巖松下竹,空王未作已心空。
蕭蕭霧鬣與風騣,撲面征塵一洗空。相愿倍增神駿氣,恍疑初在渥洼中。
九日不堪風雨作,公馀鈴閣白徘徊。更無好典登高去,卻有同年訪舊來。詩寫風流箋絢錦,酒澆磈儡鼓喧雷。湘簾暝色催紅燭,絕勝龍山落帽回。
倦比紛華說目人,土階猶恐是勞民。數間帶葉松棚下,指綠莎為翡翠茵。
水心亭館迥無鄰,好與郎君寫洛神。不見鯉魚烹后素,空憐蝴蝶夢中身。萋萋誰信南園草,渺渺予懷北渚春。云氣長連峰十二,此中消息未能真。
半夜奎星光燭天,諸生云擁戟門前。閒階露下聽更坐,別院人稀借榻眠。燈亂衣冠松外轉,風清絲竹殿中傳。西湖故老今何許,分鬯叨陪記往年。
正銜煙,登階拄杖,遙呼在家否。卅年老友,卻意態依然,風味相守。健談強記誰堪右。舊事頻回首??捎浀?、覺廬同臥,胡床橫左肘。似君作計定先歸,流連只為我,新來非久。殊未料,賊飛到,累君奔走。知君有、故廬別榻,慚不是、南洲高士后。但夢見、一燈風雨,深宵空僝僽。
云影低涵柏子池,秋聲輕度萬年枝。要知玉宇涼多少,正在觀書乙夜時。
晴沙萬疊倚江開,不斷銀山滾滾來。片晌只疑隨浪去,千秋長自錦成堆。
海山雪后海天寬,群玉參差萬里寒。巖谷無人共清夜,倚欄獨向月中看。
煙雨空濛遠樹齊,人家樹底自成蹊。只因二月吳松尾,渚際維舟聽竹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