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雜興十二首 其三
天涯誰道遠,嶺海接并幽。
馬帶交河種,人穿真臘裘。
梅花南國夢,苜蓿故宮秋。
安得方仙道,飄飄訪十洲。
天涯誰道遠,嶺海接并幽。
馬帶交河種,人穿真臘裘。
梅花南國夢,苜蓿故宮秋。
安得方仙道,飄飄訪十洲。
誰說天涯路遠呢,嶺南、南海之地與并州、幽州相連。馬是交河一帶的品種,人穿著真臘國的皮裘。在南方的夢里有梅花,故宮的秋天里苜蓿生長。怎樣才能得到方仙之道,飄飄然去尋訪十洲呢。
天涯:天邊,指極遠的地方。
嶺海:指五嶺以南地區,即今廣東、廣西等地。并幽:并州和幽州,在今山西、河北一帶。
交河:在今新疆吐魯番,古時產良馬。
真臘:古代東南亞國家,在今柬埔寨境內,產優質皮革。
苜蓿:一種植物,原產西域。
方仙道:古代方士所傳的成仙之道。
十洲:道教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十個海島。
作者可能生活在南宋時期,當時國家局勢動蕩,領土被侵占。詩人或許是在感慨國家的興衰和自身的漂泊,借詩抒發對現實的不滿和對仙境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感慨,以及追求超脫的心境。其特點是意境開闊,意象豐富。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南宋時期部分文人對現實失望后尋求精神寄托的創作傾向。
薄暮孤城逸興催,遠尋天半九成臺。
風煙水石無今古,魚鳥帆檣自往來。
去國未留王粲賦,悲秋空羨宋生才。
迂癡老懶霜凝鬢,慚對黃花滿徑開。
璧生重巖中,出為廊廟器。精采貫長虹,效壇禮天地。
吉士負經綸,獨抱千古志。當其未遇時,掩抑誰相示。
一朝吐光華,枯崖盡生媚。連城始足償,置廡何容棄。
顯晦固有期,磷緇仍所忌。愿言謹磨礱,勿受微塵翳。
大明懸日月,天子重人文。寵洽丘園賁,因沾雨露新。
彤軒初召對,三策重天人。非熊起渭水,板筑識良臣。
之子懷素略,乘時欻致身。鳳凰翔千仞,渥洼奔絕塵。
風云誠遇合,砥礪方足珍。杯流注滄海,何以答君恩。
林壑有真趣,塵俗難相通。清晨飯藜藿,荷鍤春風中。
薛荔斸鄰園,杞菊采榛叢。枯朽既芟除,柯條盡青蔥。
日入返茅檐,羅植清溪東。屏藩宛天成,束縛隨人工。
放誕世所棄,舒散豈爾容。
鐵嶺負青天,岝崿聳嶺背。
峰連削壁險,路入傾崖晦。
兵家矜卻笠,地勢雄守隘。
束馬貫層巒,賈勇陟危塞。
山盤鳥道紆,磴轉硤角對。
沓石墮仍倚,飛泉散復匯。
鳴蟬響清越,樹密晝陰曖。
力前忽斗下,猛進眩反退。
折趾諒不辭,我仆嗟已殆。
三關信雄杰,乘鄣此亦最。
山形接北荒,邊瑣通恒代。
緬昔豺虎斗,百戰爭要害。
設險殃萬民,茫茫咎真宰。
妖氛長斗北,殺氣尚河東。
人物不如古,地圖祗自雄。
三城環野水,二麥臥天風。
多少逃亡屋,荒涼晚照中。
水鴨鵁鶄拍拍飛,
菰蒲深處弄煙霏。
喚回二十年前夢,
半醉姑溪棹月歸。
氣回丹鳳闕,春入爽鳩司。曲巷交槐影,長廊掛柳絲。才迂欣散局,地僻得沖規。更有談天衍,知音勝子期。
隱吏非慵吏,官廬當草廬。鶯聲流枕席,竹影泛巾裾。竟日幽憂病,經年擁腫居。欲尋芳杜去,未敢即題書。
椄槢經旬廢,亭疑晝亦稀。劇談松月出,習靜鳥聲微。揚子玄為白,蒙莊是亦非。惟馀懷土念,長在北山薇。
掩閣烏同寂,升堂鶴共遲。亂花封印篋,飛鳥掣文移。公事癡能了,陰符懶未窺。散衙饒暇日,春院綠陰滋。
休沐仍居府,閒情日上樓。未能薖軸隱,聊作逍遙游。省內開三徑,窗中瞰九州。回看林靄合,可以當冥搜。
偶掛烏紗帽,悠然脩竹林。卻看青玉署,寧異白云岑。雪后生新籜,風前裊素馨。自非此君意,誰明大隱心。
脾病宜蔬食,曲肱良在茲。盆魚相吻沫,砌草恣葳蕤。坐接青云侶,閒傾白雪詞。莫須懷禁近,隨處是恩私。
韶齡期學道,老去尚迷陽。日恐童心減,年驚旅鬢蒼。欲歸匡岳去,重使故交傷。未寤人間世,何由應帝王。
極知旅瑣酒難賒,亦欠魚如丙穴嘉。
稍向市工求舊硯,更從山戶覓新茶。
芙蓉欲度崔嵬嶺,芍藥猶馀爛漫花。
但恐歸途別懷惡,時須回首故人家。
馬疲思解韁,魚涸思得水。鳥倦思棲枝,蜂饑思覓蕊。物性如斯夫,人情可知矣。
跛者不忘趨,盲者不忘視。疲癃狀既成,針樂誰能起。拯救本無術,悱惻猶難已。
何乃民瘠肥,無關心戚喜。手足常沾涂,朝夕負耒耜。豈曰飽胥役,原為寧婦子。
明察若無遺,閭閻得所恃。琴堂鑒懸冰,花城霞散綺。窮檐愿易償,佇聽歌樂只。
峻阪車能行,顛仆或平陸。滄海舟能通,傾覆在淺瀆。前鑒誠非遙,歷歷駭心目。
展驥與割雞,虛聲莫馳逐。星星火燎原,涓涓流盈谷。彈琴不下堂,敢云治已肅。
百里風煙賒,千家耳目屬。置水可投書,削木可為牘。片言勿輕棄,細事亦詳鞫。
即小以寓大,慎哉為民牧。善理亂絲者,徐徐結自舒。善治劇邑者,優優政自敷。
稂莠害民稼,荊棘牽人裾。河陽花不發,鄭白渠已枯。雖有下邳令,兕虎猶難除。
人心不古若,拊膺惟長吁。寄語諸君子,勿謂編氓愚。
訟庭地無隙,先宜防吏胥,農田歲雖稔,尤貴籌積儲。
聽訟息雀角,待哺思雞雛。仁愛及草木,忠信孚豚魚。
荀庭羨集鳳,喬舄來飛鳧。諸君能如此,庶不負簡書。
珍錯雖列俎,何如菽粟好。章服已榮身,何嫌錦繡少。
我自筮仕來,生計原草草。稼穡思艱難,豐歉縈昏曉。
小民日怨咨,敢以輕心掉。惟愿諸君子,夢與茅檐繞。
綺羅筵前燭,移照桑樞槁。向隅繁有徒,情狀俱了了。
斤斫與斧削,何忍復相擾。當年皆寒畯,今日幸溫飽。
共期飭簠簋,斯民大有造。
昔者陸放翁,庵額心太平。自云此三語,取自黃庭經。
放翁振奇人,平生喜談兵。上書論北伐,策馬嘗西征。
未甘以文字,供奉小朝廷。至老志不衰,家祭詩可徵。
吾生于放翁,所遭百不同。同者惟此心,天或哀吾窮。
有海畀不波,有歲畀常豐。吾窮足自慰,老作太平翁。
雷雨昆陽卓戰功,
蕪亭麥飯幾途窮。
烽煙斷處炊煙起,
風雪蘆花一釣翁。
清朝岳伯度初經,嶺海江山盡效靈。遂有祝融開壽域,即看南斗避文星。弧光每向秋分見,臺色遙依紫極明。再拜峰頭深一祝,半為知己半蒼生。
兩勤播命奠明區,十郡歡歌壽慶馀。滄海白云趨屏樹,赤蛇朱鳥肅冠裾。薇花席上秋光滿,鼓角聲中瑞氣舒。蓋世勛名應屬望,白頭今已愧迂儒。
枷鎖香滿城,滿城盡鳴咽。
一身無完膚,千載瀝冤血。
蛇膽不足嘗,我膽鑄如鐵。
此時歸視死,惜死義愈烈。
天心何不仁,敘述詎忍閱。
臨行稱補報,忠魂應不滅。
夢魂思汝鳥工往,
事故著人羊負來。
滄江渺無津,同濟共安危。
四海非不廣,舅甥自相知。
孔鸞在榛梅,鷦鷯亦一枝。
千里同明月,相期不磷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