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行五首 其一
南方地卑濕,北客畏蒸暑。
晨行螫菵露,水宿射短矢。
秦人發謫戍,見行如棄市。
今古共一方,今者不獨死。
穰穰作家業,鬼妾紛驅使。
鴟夷卵翼蕃,小兒半高鼻。
元精穿萬化,蕩蕩不可恃。
南方地卑濕,北客畏蒸暑。
晨行螫菵露,水宿射短矢。
秦人發謫戍,見行如棄市。
今古共一方,今者不獨死。
穰穰作家業,鬼妾紛驅使。
鴟夷卵翼蕃,小兒半高鼻。
元精穿萬化,蕩蕩不可恃。
南方地勢低洼潮濕,北方來的人害怕這里悶熱的暑氣。清晨行走會被帶毒的露水蜇傷,水上住宿會遭遇像短箭般的危險。秦朝征發犯人去戍邊,人們看到去服役就像去受死刑一樣。古今都是這一方土地,如今也不只是有人死去。這里人口眾多操持家業,鬼妾們紛紛被驅使勞作。像鴟夷那樣的外族繁衍興盛,小孩子有很多是高鼻梁。天地元氣貫穿萬物變化,世事變化無常難以依靠。
卑濕:地勢低洼潮濕。
北客:指從北方來的人。
螫菵(shì wǎng)露:帶有毒性的露水。
射短矢:形容水上有像短箭般的危險。
發謫戍:征發犯人去戍邊。
棄市:古代在鬧市執行死刑,并將尸體暴露街頭,稱棄市。
穰穰(ráng ráng):眾多的樣子。
鬼妾:可能指外族女子。
鴟夷(chī yí):原指革囊,后借指外族。
卵翼蕃:像鳥孵卵那樣繁衍興盛。
元精:指天地元氣。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古代南方環境特點以及朝廷征發人員戍邊的情況有關。南方地勢低洼潮濕,氣候炎熱,對于北方人來說環境惡劣。而征發戍邊是古代常見的現象,秦朝就有大量征發犯人戍邊的情況,詩人可能目睹或聽聞這些事,結合南方的實際狀況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映南方惡劣環境和征戍之苦,其特點是通過對環境和社會現象的描寫,展現出世事的無常。在文學史上,它為我們了解古代南方的情況和征戍制度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詩人故多感,花發憶兩京。石榴有正色,玉樹真虛名。粲粲秋菊花,卓為霜中英。萸盤照重九,纈蕊兩鮮明。
郡郭全披霧,衙齋半住山。狂吟修竹下,沈飲落花間。別夢將云到,新詩問月刪。萬峰京口勝,歷歷待躋攀。
出門泥活活,不聞車馬喧。一身謝羈絆,百事從棄捐。坐曠非息慮,逃空遂忘言。青燈有馀燼,妙香無續煙。涓涓檐間霤,獵獵窗上鳶。夫物具成禮,胡為尚求筌。
新年欲守如何守。團欒坐數銀壺漏。消息問春風。有誰心事同。回悲兼往惜。今夕知何夕。第一祝銷兵。焚香天未明。
泄云散積雨,林水含馀清。披衣有奇懷,偶從林叟行。新晴遠峰麗,夕陰孤花明。曠日固所虞,聊茲息營營。
今夜云間月,溪橋照野航。因風微有暈,映水慘無光。恨滿逃亡屋,愁連戰伐場。思親不得見,空望白云鄉。
竹靜塵不染,塢深人不到。欲海不可航,聊須從吾好。
合歡花樣滿池嬌。用心描。數針挑。面面芙蕖,閑葉映蘭苕。刺到鴛鴦雙比翼,應想像,為魂銷。巧盤金縷綴倡條。隱紅綃。翠妖饒。白玉函邊,幾度墜鸞翹。汗粉啼紅容易涴,須愛惜,可憐宵。
上堂慵算海邊沙,分衛寧甘向七家。篆筆頗疑傳棗木,方袍不羨賜蘭芽。名高白社推尊宿,才比紅樓更麗華。連枉清篇洗塵滓,緘藏留與里人誇。
月朏銀河,秋生玉宙。金風叢桂香生袖。兒孫重侍戲斑蘭,霞觴共慶公家壽。學問從心,希年誰有。東之行應賢良召。吉音先動菊花期,一門依舊夸三秀。
雞鳴戒早炊,曉日起嵎夷。風力寒侵骨,霜華濕點眉。招旌心望切,侍駕步行遲。獲鹿歡聲動,三軍得雋時。
雨霜地如雪,松桂青參差。鶴警晨光上,步出南軒時。所遇各有適,我懷亦自怡。愿言緘素封,昨夜夢瓊枝。
登高望海縣,秋日麗玉京。喧闐車馬音,風震入青冥。大明屬昌運,戴白不知兵。華衣美酒食,婦織子孫耕。生無系虜憂,乃覺患禍輕。請看五季世,戰地猶榛荊。
阻風夜泊柳邊亭,懶夢還鄉午未醒。臥穩從教波浪惡,地深長是水云冥。入林沽酒村童引,隔水放歌漁父聽。頗覺看山緣獨在,蓬窗剛對一峰青。
窮秋雜花遠,眷此霜下杰。明金委珞瓔,寶璐綴環玦。依依風遞蘭,皓皓日穿雪。若無夭冶姿,不受眾目悅。共杯泛其英,攬之腸為結。誰能踵高門,持以浣中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