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辜負昌陽酒一杯,異鄉節物苦相催。
榴花未見已夏半,梅子空黃無雨來。
下士蜀皇不復產,愛君屈子有余哀。
江南盡自多魚米,好趁涼風及早回。
辜負昌陽酒一杯,異鄉節物苦相催。
榴花未見已夏半,梅子空黃無雨來。
下士蜀皇不復產,愛君屈子有余哀。
江南盡自多魚米,好趁涼風及早回。
辜負了一杯菖蒲酒,在異鄉,節日的氛圍苦苦相催。石榴花還沒見到,夏天已過一半,梅子空自變黃,卻沒有雨來。蜀地的蠶不再產出,我對屈原滿懷哀思。江南到處有豐富的魚米,趁著涼風早點回家吧。
昌陽酒:用菖蒲泡的酒,端午有飲此酒的習俗。
下士蜀皇:蜀皇指蠶神,下士蜀皇可能指蜀地蠶事不興。
屈子:指屈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異鄉’等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外地漂泊,在端午這個傳統節日,觸景生情,引發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屈原的緬懷。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思鄉與對屈原的追思。其特點是借端午時節的物候變化和傳統習俗來抒情,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在節日中的細膩情感。
破鏡清光又一規,眼前人似舊人希。畫圖點染王嬙去,書籍飄零蔡琰歸。煙徑宛然雙碧樹,月痕依舊半紅扉。當年光景當年語,歷歷重尋露滿衣。
嶺開越嶠通交趾,路轉荊門入九疑。
黃褐長絳七尺身,袖中一劍隱紅塵。城門萬屨日來往,眾里安知無此人。
藕花風,荷葉雨。前客又羈旅。十里秦淮,歌吹斷腸語。隔簾月色飛來,烘愁勻恨,更不似、舊家眉嫵。漫凝佇。樓角初燕窺人,渾欲賦情與。卻恐天涯,芳草正遲暮。眼前一寸橫波,憑誰分付。待日日、醉扶歸去。
客子正衣薄,及春猶愿冬。緒風多凜冽,掛席愿從容。亦愛此間樂,難任離思東。明朝歌鼓枻,佳會幾時重。
東灣暖無沙,有?淵泥下。輕舠復翠竿,預致曾誰舍。刳肉不知數,持為楚鄉鲊。嗜味固足珍,況亦椒橙假。
煙濤何處接溟州,怪兕雄鯨出上游。舊跡百年歸巨浸,庶攻不日賴嘉謀。直教半壁憑支柱,何事投鞭可斷流。由此金湯萬年利,看人閒放五湖舟。
蕭條四野嘆遺黎,樹屑和糠強救饑。一望垂枯榆柳色,誰言萇楚得無知。
青沙白石雨翻盤,濁酒香莼挹露漙。素魄豈知人盡望,啼烏不覺夜逾寒。檐前斗影懸泉落,天外星槎倚漢殘。君自不妨明月引,關山四望豈勝彈。
殺氣滿天地,日月難為光。嗟爾苦寒子,結發在戰場。為誰饑與渴,葛屨踐嚴霜。朝辭大同城,暮宿青燐傍。花門多暴虐,人命如牛羊。膏血溢槽中,馬飲毛生光。鞍上一紅顏,琵琶聲慘傷。肌肉苦無多,何以充君糧。踟躕赴刀俎,自惜凝脂香。
綠樹青霞晝不分,水邊書閣凈迎曛。知君正在山中住,雨過長生石上云。
海內稱耆舊,公名滿縉紳。遭時佐明主,幾歲托邦人。鎮俗山河壯,移官省閣新。平生經濟在,詣闕待親陳。
巖耕名已振京關,未信終身袖手閑。萬卷不移顏氏樂,一生無愧伯夷班。致君自許唐虞上,待我誰能季孟間。兩社年來欠元老,蒼生拭目望公還。士氣從來弱不支,逢時言行欲俱危。不因湖外三年謫,安得江南一段奇。非我獨清緣世濁,此心誰識只天知。萬牛回首須公起,大廈將顛要力持。
曾騎箕畢坐天河,萬頃滄溟瞬息過。風雨全潮分一氣,禹王盡力不能疏。
采藥歸來抱膝吟,煙霞情性愛山林。不留蹤跡在圖畫,三十六峰何處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