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二首 其二
試向昆明問劫灰,幾看麋鹿上蘇臺。
閑中歷日生青草,夢里乾坤化大槐。
塞雁南歸春又去,江潮東下暮還來。
臨平山盡啼鵑歇,可是征人喚不回。
試向昆明問劫灰,幾看麋鹿上蘇臺。
閑中歷日生青草,夢里乾坤化大槐。
塞雁南歸春又去,江潮東下暮還來。
臨平山盡啼鵑歇,可是征人喚不回。
試著向昆明池詢問當年劫火后的灰燼,多次目睹繁華之地變成荒涼之所。閑暇中日歷上都生了青草,夢里的世界如同大槐安國般虛幻。塞北的大雁向南歸去春天又離去,江潮向東流去傍晚又涌來。臨平山到了盡頭杜鵑啼聲停歇,難道是征人再也喚不回來了嗎?
劫灰:指戰亂或災難后的遺跡。
麋鹿上蘇臺:出自“麋鹿游于姑蘇之臺”,表示繁華之地變為荒涼。
歷日:日歷。
夢里乾坤化大槐:典出“南柯一夢”,大槐安國比喻虛幻的世界。
臨平山:在今浙江杭州。
征人:出征的人。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流露出的滄桑之感推測,可能創作于社會動蕩、戰亂頻繁的時期。詩人目睹世事變遷,感慨人生無常,遂寫下此詩以抒發內心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世事變遷、人生無常。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手法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天風吹瓊瑤,自冒首陽頂。欲和采薇歌,千山凍云冷。
鳳殊棲,皇悲啼,比翼不如鳧與雞。皇悲啼,鳳殊棲,造端不能合,隙終不能暌。卷衣香未歇,薦琴弦未絕。昔日連環心,今朝兩分別。乃知茂陵女未求,溝水已作東西流。
獨倚浙江樓,滿耳怨笳哀笛。猶有梨園聲在,念那人天北。海棠憔悴怯春寒,風雨怎禁得。回首華清池畔,渺露蕪煙荻。
者老和尚,元無所向。一味麻皮頭,做出萬般樣。我也無端被伊葛藤一上,慚愧樁子倒了也。銜怨銜恩,含悲合笑,燒一炷香供養。
喚作孤姑恐未訛,寄名櫟社不爭多。但云龍女來行水,免使牛郎暗渡河。
楚女春心不自持,月明誰唱竹枝詞。瓊簪玉珥何顏色,翠幕朱闌且歲時。燕子樓空傷往事,杜鵑花老負歸期。江頭幾度風和雨,轉覺湘靈瑟調悲。
子規聲里雨如煙,潤逼紅綃透客氈。映水黃梅多半老,鄰家蠶熟麥秋天。
門巷寂。梅豆微酸怯食。別恨縈心愁易入。寸腸如網織。去櫓咿啞聲急。淚滴春衫輕濕。尺素待憑魚雁覓。遠煙凝處碧。
春柳黃河六丈堤。中原沙色滿胭脂。清明難憶玉驄嘶。四野歌笳西楚地,百年心力禹王祠。橫流將壓大城時。
十智同真面目全,于中一智是根源。如今要見汾陽老,劈破三玄作兩邊。
振衣陟高臺,嵐光翠欲滴。半夜春雨來,飛泉瀉石壁。
步入煙霞數里深,路之絕頂到禪林。天連蜀道山橫翠,日射虞淵浪涌金。心遠不聞花外鳥,風來自響壁間琴。白頭子建詩先就,坐向三生石上吟。
終天抱痛淚潸潸,宰柏青皮半欲斑。一息夢翻驚夢覺,百年人幾見人間。寒烏飛訴無言恨,癯鶴歸靈不憶還。最是追思舊游地,曾隨翁馬上茲山。
欲將同異較錙銖,肝膽猶能楚越如。若信萬殊歸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魚。
金陵一杯酒,送子歸海隅。五月南風正,荷花滿鏡湖。登堂酌春酒,上奉雙親娛。但惜千里別,莫贈鮫人珠。雖仝天地間,一旦具越殊。皎皎渥洼子,翩翩丹穴雛。悵然不得從,遠望白云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