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治中勿齋二首 其二
箳篂三載誦賢侯,折柳郵亭菊又秋。
無翼解隨云北去,有心長注海東流。
千崖雨意留行旆,七里灘頭送去舟。
早為蒼生題福筆,尚回麾節顧滄洲。
箳篂三載誦賢侯,折柳郵亭菊又秋。
無翼解隨云北去,有心長注海東流。
千崖雨意留行旆,七里灘頭送去舟。
早為蒼生題福筆,尚回麾節顧滄洲。
三年來我一直吟誦著對賢侯您的贊美,如今在郵亭折柳送別,又到了菊花盛開的秋天。我雖無翅膀能隨您北去,卻一心關注著您前行的方向。千崖間雨意似乎想留住您的旗幟,七里灘頭我目送著您遠去的船只。希望您早日為百姓書寫福祉,還能回返此地眷顧這一方山水。
箳篂(píng lóng):此處可能為泛指,無確切含義,或代指一段時間。
賢侯:對陳治中的尊稱。
折柳: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郵亭:古時傳遞文書的人沿途休息的地方,也常作送別之處。
麾節:指揮的旗幟和符節,代指官員的權力和使命。
滄洲:濱水的地方,常指隱士居處,這里可理解為送別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在陳治中任職期滿或另有調任,即將北去時,詩人在郵亭為其送別而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或動蕩的時期,詩人希望友人能有所作為,為百姓帶來福祉。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寄予期望。其特點在于情感真摯,既表達了離別之愁,又有對友人的美好祝愿。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展現了古代送別詩的常見主題和藝術特色。
維此十月,其數無極。自十而百,千萬及億。四百甲子,周而復始。書考中書,汾陽之比。
儒雅信,珍重隔仙凡。好句西風黃仲則,無人能識碧羅衫。除是故人函。不能寐,此夜太凄涼。殘月窺人菱鏡破,寒風送客柳絲黃。夢入水云鄉。拂戶出,瘦竹兩三竿。銀燭移墻留影淡,青枝似我隔衣寒。終夜隨人看。
五岳多紫芝,天臺有奇藥。弭節聊容與,尋幽轉寥廓。倏忽異天地,靈妃忽啟鑰。瑤池杳無塵,蘭芳芬四澤。眩目乍生驚,怡顏遽相謔。引坐煙林間,玉杯浮翠酪。屈卮三四傾,靈顏愈灼爍。仙侍排云來,繞?進天樂。樂罷還命去,雙攜入云幕。一日即千秋,世間無此樂。
老共蘇門賦采薇,羞言殺賊馬如飛。江湖滿地遺民淚,三百年中此布衣。
青云甲第嫌高大,卻向東皋別業居。有地不栽無用樹,滿池俱畜可烹魚。每因客至呼狂藥,只厭人來乞草書。時雨桑麻連夜長,老農相慶道何如。
雁塔題名處,蟾宮折桂新。英雄綴行列,材業濟生民。榮耀初開宴,招呼如此賓。鵬飛上霄漢,橫海脫凡鱗。
松云蒼翠石泉清,茅屋人家遠俗情。猿鶴未歸秋寂寂,隔林時聽讀書聲。
江上風濤險殺人,便應從陸走江濱。自今已得安身策,豈向天涯復問津。
擊節碎紅牙。素手清唇蝶戀花。記取康園風雅事,鳴笳。且任詩心醉晚霞。遠水繞蒹葭。閑趁斜陽數暮鴉。緩步浮生寬窄路,堪嗟。寂寂天涯好弄槎。
揮毫久任紫薇郎,此日南遷佐憲綱。朝佩正辭天闕曙,繡衣猶帶御爐香。都門臘酒催行旆,水驛云帆促去航。遙想下車炎瘴息,梅花滿樹月如霜。
六月興師下八閩,功收三載捷如神。威嚴令甲后來□,血染征袍到處新。武略一朝成雨露,勛名千古掛麒麟。知君不愿封侯事,自許丹衷報國真。
濃酒三杯后,頹然臥石巖。清風生野樹,綠水滿寒潭。素履心無外,豪吟意正酣。是非毋自質,付與世人談。
海虞七星檜,宜為群木冠。列生老子宮,與邑作奇觀。廣墀氣蕭森,入門凜欲汗。久信天地成,沃知雨露灌。傳植從蕭梁,其說我恐漫。驗斗形叵全,七既斃其半。三株實聊存,難執歲月算。各各具一異,形容匪詞翰。西體裂多槁,豁然敞三判。東體活亦裂,筋骸互續斷。北者蜷而禿,袖破舞脫腕。葉亦不暇葉,干亦不暇干。左文皮索绹,孤蕝頂留傘。槎折象齒蹺,癭決鬼目爛。疏越復叢穴,骳骫仍軒岸。蛟攣及猊跛,努力不得竄。矛長及劍短,接戰驚楚漢。如此紛怪駭,聃君不能按。知遭幾雷厄,還屢兵火難。生死付冥然,造物反被玩。君子重貞固,頑丑小人讕。緣高坐吹簫,我欲呼鶴鸛。從根覓埋丹,澆泉覬紅燦。長生就其蔭,永作婆娑伴。
子云論薦有王音,陸賈年來老境侵。自守一官歷三世,退令諸子分千金。平生器業成幽夢,白首功名負壯心。賴有新詩輕萬戶,未須投紱嘆堙沉。廣文官冷竟誰憐,空負才名四十年。蕭散欲尋濠上侶,飛揚還作酒中仙。龍章繡紱榮何在,鶴氅綸巾靜自便。遙憶瀨溪風物好,勝游應不愧斜川。
誰種庭前竹,蕭森數十竿。高檐晴落翠,虛室晝生寒。韻喜風前聽,陰宜月下看。莫言家在遠,長得報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