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程斗山韻
口作蛩吟肩聳山,了無縈系一生閑。
夢回春草池塘外,詩在梅花煙雨間。
但得雙眸長炯炯,從教兩鬢自斑斑。
此身窮達何消問,天道乘除去復還。
口作蛩吟肩聳山,了無縈系一生閑。
夢回春草池塘外,詩在梅花煙雨間。
但得雙眸長炯炯,從教兩鬢自斑斑。
此身窮達何消問,天道乘除去復還。
口中像蟋蟀一樣吟詩,雙肩聳起如山峰,一生毫無牽掛,過得清閑自在。從睡夢中醒來,仿佛置身于謝靈運筆下春草池塘的美妙情境之外,詩意在梅花與如煙細雨中流淌。只要雙眼能一直明亮有神,任憑兩鬢自然斑白。自身的窮困與顯達何須去問,天道就像乘車一樣有去有回。
蛩吟:蟋蟀的叫聲,這里指吟詩聲。
縈系:牽掛。
夢回春草池塘外:化用謝靈運“池塘生春草”的典故,形容夢境中的美妙情境。
炯炯:明亮的樣子。
從教:任憑。
窮達:窮困與顯達。
乘除:指自然的消長變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處于一種遠離塵世紛擾的生活狀態,在這種閑適的環境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體現出對平淡生活的滿足和對人生的豁達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和對人生境遇的豁達。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超脫。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
碧落茫茫路本寬,稻粱雖好豈懷安。逡巡池館梳翎意,浩蕩云霄側眼看。警露無聲常闃寂,附書有約肯盤桓。怪他斥鴳槍枋上,翻笑飛鳴九萬摶。
山中果樹略扶疏,炎帝經中未盡書。聞道木瓜紅勝頰,露枝云葉綴華琚。
鐘聲披起郁多羅,妙用靈通變化多。賊是家親須掃跡,太平無象始安和。
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只因心渾渾,所以面團團。
蕭蕭華發映烏巾,五十年前故史臣。正使老來無老伴,未妨閑處作閑人。按行池水知增耗,點檢庭花見故新。更有庵中策勛事,投床鼻息聒比鄰。事業無聞負圣時,滄波自照角巾攲。養成林下無窮懶,占盡人間徹底癡。小麥繞村苗郁郁,柔桑滿陌椹累累。醫翁筮叟真堪友,搜索殘尊與共持。謝事歸來一把茅,村深樵牧日論交。未言客路塵衣化,最恨書窗鐵硯凹。戀戀故袍誰復念,便便癡腹敢辭嘲。卜居雖僻吾猶悟,失卻岷山理鶴巢。白頭羈客更堪論,身寄城南桑竹村。一榻琴書春寂寂,四山霧雨晝昏昏。常情共笑門庭冷,好事虛推輩行尊。燒筍炊粳真過足,兒曹不用致魚餐。危途九折浩無津,晚幸收身作散人。俸祿既空憂患少,酒殽雖薄笑歌頻。多添布褐方知老,凈掃茆衡不覺貧。南陌東阡元在望,柴車懶駕動經旬。
象床鴛被郁金香,人去天涯妾夢長。聞說狂夫有書信,起來顛倒著衣裳。
韓畫顏書世絕珠,鈴齋時足奉驩虞。跋題應命誠羞澀,不是跳龍臥虎徒。
玉窗長別,分今生、不見淚痕彈粉。春夢潛窺,驀相逢傍晚,亭亭細問。背人處,倩妝誰認。朝雨香殘,斜門煙亸,耐他思忖。常時上林芳訊。見玉妃侵曉,撩亂雙鬢。妒殺夭桃,占東風不穩。如今瘦損,悔前度、掛心提恨。又欲成陰,一時判與,早鶯銜盡。
憶昨叩溪扃,承聞病莫迎。云山成永訣,膠漆感平生。紼送老無力,薤歌遙寄聲。何須聞宿草,未死有馀情。
涼雨滴未收,微陽復放景。爍葉助澄鮮,連山帶遠凈。況此對知心,蕭然發清興。返照猶在壁,新月出林頂。筍輿喚不來,念子歸途濘。
近來幽興熟,步屧好頻行。醉合移春影,歌拚轉漏聲。故啼鶯自在,曾惜犬相迎。不省仍遷次,追尋似不情。
珠林瓊島錦江濱,桃李東風滿眼春。金碧樓臺何處盡,丹青圖畫幾回新。中山古道多行徑,北海寒波隔要津。白發題詩思何限,少陵已是倦游人。
大壑百馀尺,流水浩湯湯。我行路中斷,欲渡無橋梁。誰為理舟楫,石亂不可航。改轍上危棧,登茲千仞岡。臨深古有戒,側足以傍徨。
恨不攜君續舊游,為君先路覓丹邱。未知門待何時啟,須信仙非有意求。觸石層云疑太古,薄人嵐氣總深秋。炎腸熱癥能消骨,一劑清涼到此投。
廿年零落幾朱門?歷劫臞仙合斷魂。自是深根移不得,國花堂下了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