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通明
眉疏目朗姿圓通,詩書萬卷羅心胸。
華陽三茅仙洞中,鳳笙隠隠和松風。
薪林圖讖呈梁公,朱砂曾青霜雪容。
服之身體飄輕鴻,積金澗泉東復東。
山中宰相那無功,昭陽竟作單于宮。
眉疏目朗姿圓通,詩書萬卷羅心胸。
華陽三茅仙洞中,鳳笙隠隠和松風。
薪林圖讖呈梁公,朱砂曾青霜雪容。
服之身體飄輕鴻,積金澗泉東復東。
山中宰相那無功,昭陽竟作單于宮。
眉毛稀疏、眼睛明亮,姿態圓潤通達,胸中裝著萬卷詩書。在華陽三茅的仙洞之中,隱隱約約能聽到鳳笙之音與松風相和。帶著圖讖之書去呈獻給梁武帝,朱砂和曾青有著如霜雪般的容貌。服用它們后身體如輕鴻般飄飄然。在東邊的山澗泉水邊積聚著金銀。被稱為‘山中宰相’的他難道沒有功勞嗎?可最終梁朝的昭陽殿竟成了敵國的宮殿。
姿圓通:姿態圓潤通達。
羅:羅列,這里指胸中裝有。
華陽三茅仙洞:華陽是陶弘景隱居之地,三茅仙洞是其隱居處的山洞。
鳳笙:笙的美稱。
圖讖:古代關于宣揚迷信的預言、預兆的書籍。梁公:指梁武帝蕭衍。
朱砂、曾青:都是中藥材。
山中宰相:陶弘景隱居后,梁武帝常派人向他咨詢國家大事,時人稱之為‘山中宰相’。
昭陽:昭陽殿,代指梁朝宮殿。單于宮:指敵國宮殿,暗示梁朝滅亡。
陶弘景是南朝齊梁時期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他隱居山林卻與梁武帝有密切聯系,被尊為‘山中宰相’。此詩創作時間難以確切考證,可能是后人在回顧陶弘景一生以及梁朝興衰時所作,反映了對他的評價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
這首詩概括了陶弘景的形象、才學、隱居生活和與梁武帝的關系。詩中肯定了他的才華和貢獻,但也通過梁朝的滅亡暗示了即使有‘山中宰相’,也無法阻擋歷史的變遷。在文學上,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歷史人物和事件,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東閣頒新命,南宮考上筵。車旌三殿下,劍佩五云邊。柳映金堤日,花飛紫陌煙。九衢欣聚睹,百吏奉周旋。鷟鸑儀瓊樹,驊騮望玉鞭。四科卑漢制,三物狹周年。桃李歸薇省,人文列琰編。得賢應有頌,欲獻袞衣前。
含輝天上少微星,曾照蒼蒼古括城。山水高深民俗險,不忘辛苦事巖耕。
流行坎止世途中,萬事由天天自公。失馬未能知禍福,辨烏何必在雌雄。賜環擬望厓山月,用楫當歸漲海風。白發一杯分袂酒,相迎還許送時翁。
徂暑驚節謝,幽煩倦日永。玩舟乘夕涼,沿渚入煙境。靄靄殘陽飛,沉沉綠陰靜。蒼茫水容寂,照見歸禽影。開襟招遠風,延目認遐嶺。偶游非素期,炎氛聊暫屏。守拙寡世用,尋幽得澄景。清賞猶未愜,孤舟當重整。
兵余重見元宵,淺寒收雨東風起。城門傍晚,金吾傳令,遍張燈市。報道而今,依然放夜,縱人游戲。望愔愔巷陌,星毬散亂,經行處、無歌吹。太守傳呼迢遞,謾留連、通宵沈醉。香車寶馬,火蛾面繭,是誰能記。-猶有兒童,等閑來問,承平遺事。奈無情野老,聞燈懶看,閉門尋睡。
院里千紅艷,窗前眾綠香。日云莫矣好乘涼。獨自持杯花下醉何妨。欲坐苔為席,思眠地作床。歌來拍手勢如狂。幾陣薰風解慍興逾長。
寒竹叢巳橘柚縣,短籬茅屋向城偏。桂花釀酒秋將半,桐葉題詩月未圓。越客還思青海嶠,楚鴻又度白云天。好山欲買多招隱,袖里曾無子母錢。
竹籬茅店野人家,門外清流一帶斜。小隱桃溪端的是,更須水上覓胡麻。
雙魚不道溯波遲,剖出關情錦字詩。豈是更生丹鼎就,能將叔夜酒鎗貽。從君白發回他日,借我紅顏駐少時。見說從昆曹袞似,可能新賦媲陳思。
舉國全兵失要沖,可無一策抗元戎。細推馀百年來事,合冊江神拜上公。
膩滑青螺寶髻黏,金盤香水吸寒蟾。指尖巧弄瑯玕影,楚發輕披云母簾。掠霧暗疑星點點,拂波深見玉纖纖。起來亂綰慵雙鳳,熏徹沉檀強自添。
欲求新意屢翻空,一語難將天籟融。粗曠稍嫌山野氣,超然猶帶道家風。研思每覺言辭澀,涉歷方知陶冶功。日夕揣摩非善法,從頭唐宋覓群公。
北堂壽誕賀筵開,南海仙槎惜未回。杯泛流霞群拜舞,燈懸華月共樓臺。隔溪春色還高柳,入座寒香送小梅。柰可昌江凌渡處,曉云彌望斗南隈。
一夕滿淮海,莎階曉欲平。氣寒知臘在,勢猛共春爭。飄泊殘梅妒,龍鐘老檜擎。隨風無定態,入竹有繁聲。倚檻吟忘倦,援毫畫不成。南鄉消瘴癘,東作助農耕。片飏鵝毛遠,光翻蝶翅輕。任貧添酒債,慵掃慰詩情。群玉峰巒秀,華胥世界清。老郎無政術,沉醉臥江城。
形容落魄猶須酒,疾病因尋久廢詩。忽見聞郎七字句,卻如王謝少年時。